发布时间:2014-04-30所属分类:教育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素质教育强调的就是育人的问题。可事实是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却搞得扎扎实实。这其中固然有教育结构、考试制度、用工与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的问题,但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低估,围绕分数、升学的竞争愈演愈烈,素质教育远没有在大家的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强调的就是育人的问题。可事实是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却搞得扎扎实实。这其中固然有教育结构、考试制度、用工与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的问题,但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低估,围绕分数、升学的竞争愈演愈烈,素质教育远没有在大家的思想深处扎下根。血的教训该让我们所有的人警醒了,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我们的未来,不能再沉湎于应试教育之中了,必须痛下决心抓育人的问题,全面而又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本文选自《教师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是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性教育科学学术刊物。该刊于1989年创办,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任主编。《教师教育研究》全方位地研究解决教师教育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关键词:教书与育人的问题,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教师教育研究
一、关于教书与育人的问题
近一个时期以来,大家都在议论浙江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年级一名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打死其母亲的事件。这件事,可以说是震动了全社会,上至总书记,下至黎民百姓。一个原本被老师视为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学生,竟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生身母亲,令人痛心,更令我们深思。这样的事当然是个别现象,但深入分析发生的原因,偶然性中也存在着必然性。这些年来,学生离家出走以至轻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等,时有发生,且有增加的势头。这充分暴露了我们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存在着重大缺陷。缺陷之一,就是把握和处理教书与育人关系不够好。教书与育人本是有机的整体,教书就是为了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二者却常常被割裂开来,育人被单纯的教书代替了,应付考试成了教育的主要内容。这样讲,并不是说所有的学校和地方都没有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有些学校和地方处理得还是比较好的,但总体上看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也不能说我们没有发现这一问题。近几年,从上到下都在强调要解决应试教育的弊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强调的就是育人的问题。可事实是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却搞得扎扎实实。这其中固然有教育结构、考试制度、用工与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的问题,但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低估,围绕分数、升学的竞争愈演愈烈,素质教育远没有在大家的思想深处扎下根。血的教训该让我们所有的人警醒了,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我们的未来,不能再沉湎于应试教育之中了,必须痛下决心抓育人的问题,全面而又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
教书必须着眼于育人,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育人,首先是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可塑性极强,这时期学校给予什么样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进步关系极大。我们许多同志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时代有时老师所说的或做的一件小事,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我们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该切实加强德育教育,对高中段以上学生还要进行政治理论教育,进行法制教育,这应是学校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一个学校如果德育工作没有抓好,整个教育工作不可能真正抓好。培养出来的学生考试成绩不错,但思想品德差,心理素质差,对社会又有什么益处呢?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关键是要不断改进方式,完善内容。现在我们有些德育课、政治理论课,从道理到道理,非常呆板,缺少针对性,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还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种状况一定要尽快改变。要通过积极的探索,使我们的德育和政治理论课入情入理,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听,容易接受,乐于接受。
强调德育,并不是说智育可以放松。智育,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个学校不讲智育,还成什么学校。智育,本身就是育人的重要方面。认真学习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知识,学习历史、地理、文学,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抓智力教育,必须把重点放在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一所学校、一位老师,重要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不断地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具备勇于接受新事物、创造新事物的精神,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还应具备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出现。一个人仅靠学校学的那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终身学习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学校,作为老师,我们要为学生走向社会作准备,着力于能力培养,使他们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这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一定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大力营造一种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现在,我们有些教育清规戒律太多,什么都搞标准答案,把学生的思想束缚得紧紧的,只能死记硬背。标准答案真的就那么标准吗?什么都必须按书中或老师规定的去回答,还会有什么创新?没有创新又怎么可能有进步?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伟大民族,“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但自“四大发明”以后,我们在科学技术上似乎拿不出什么可以与“四大发明”相媲美的成果。为什么?许多有识之士和专家认为,这与自宋代以来,全面推行程朱理学有关,与科举考试的八股化有关,一切以古人是举,后人似乎只能诠释古人的理论。进入现代以来,情况有了较大改变,但问题依然存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应该从这样的高度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和教学,下决心从根本上改革教育制度,改革考试制度,更新和完善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倡开放式教学,少一些“满堂灌”,多一些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手,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孩子们不再整天埋首于没完没了的题海之中,使他们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充满欢欣和乐趣。有些人担心,减少了中小学生的作业,会影响学习成绩。解除这一担心的关键是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有一位中学校长说得好,能干的教师,教得好的教师,书越教越薄,要学生做的题目越来越少。搞题海战术实际上是一种抓不住要领的表现。当然,也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所强调减轻的是过重、过多的课业负担,为教学所必需的功课还是需要的,否则,也会影响教学,影响人才的培养。学习还是要有一点压力,还是要讲究刻苦钻研。应掌握好度,过重不行,过轻也不行。
二、关于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的问题
当前,大家对发展高中段以上教育比较关注。可以说,这是现阶段我国特别是我们浙江省教育发展实际情况的生动反映。从全国看,这些年来,浙江省发展义务教育居于领先地位,可与义务教育相比,我省发展非义务教育主要是高中段以上教育明显滞后。尽管近两年我们下力气抓了高中段以上教育,1999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教育,普通高中学生升入高等教育,都比上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高中段以上教育依然是我省整个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目前,我省高中段以上教育发展水平,不仅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而且与国内一些省市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去年我省普通高校录取率要比江苏、辽宁分别低19和23个百分点,比上海和北京低30多个百分点。由于高中段以上教育发展滞后,每年都有数万名参加高考的学生进不了高等学府,数十万名初中毕业生得不到高中段教育,这给学生、给家长、给学校无疑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个问题不解决,围绕升学的各种形式的竞争,很难真正缓解下来,素质教育很难深入推开。不仅如此,还会严重地影响我省的现代化建设进程。现在看来,浙江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最大的难点不是经济指标实现方面的问题,而是教育等社会指标实现方面的问题。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资料,1998年,我省每万人口中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为25.6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7.6人,仅在全国各省市中居14位。现在,发展高中段以上教育的时机非常好。第一,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努力,我省经济已经达到了工业化中期的水平,正在酝酿新的发展和提高,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已经摆上了议事日程,经济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已经达到了小康,并正在向宽裕型迈进,富裕起来的群众,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第三,中央高度重视,号召大家要以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中段以上教育。同时,发展高中段以上教育还可以推迟就业、减缓就业压力、拉动消费,有助于我们克服当前通货紧缩趋势的影响。有需求就会有发展,需求是事业发展的有效推动力。今天,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高中段以上教育,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水平的需要,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希望能够接受到较高水平教育的要求。发展高中段以上教育,有一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强调,即要加快建设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结构始终存在着一个毛病,各类教育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与沟通。这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读职业技术学校的不能转入普高,读大学的学生只能是来自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学生选读了职业技术学校,也就意味失去了就读普通高校的机会。这很不合理,也非常残酷。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思想、性格、爱好等都尚不定型,就那么早让他定下来今后走什么路,这难道不残酷吗?人们常说高考一次定终身,事实上岂止是高考,中考就要让学生把终身定下来了。学生们根本没有办法按照个人的爱好和条件,自主地选择该学些什么,今后该向那一领域发展,许多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才能就这样因没有选择的机会过早地夭折了。必须加快建设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打通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沟通的渠道,给孩子们以更多的选择和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使各类教育互为关联,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在强调发展非义务教育的同时,对义务教育的工作仍然不能有丝毫的放松。诚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满足基本学习需要,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要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这些年来,我们浙江省发展义务教育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水平并不高,对有些市县来说,只是低水平的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1999年,我省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为94.4%,其中,学历达到专科毕业及以上的所占比例为12.4%,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和3.8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市中分列第23位和第22位。到1999年底为止,我省尚有1595所小学在校生规模不足20人,其中10人以下的小学还有20所。对义务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要有清醒认识,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义务教育。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要把教育工作的重点始终放在义务教育上。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发展义务教育的帮扶力度。尽快消灭薄弱学校,改善贫困山区孩子们的读书条件,实现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
三、关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问题
这段时间,由于学生中接二连三地出了一些事,社会上的埋怨情绪比较多,学校的压力普遍比较大。对此,应该说两句话。一句话,现在社会上对学校教育议论比较多,这说明大家对教育比较关心,这是好事。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我们各个学校和广大教师应该看到自身肩负责任的重大,看到教书育人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的严重性,变压力为动力,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校教育工作。另一句话,要充分肯定教育工作的成绩。这些年来,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育人、培养人上取得了突出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此,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怀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千万不要自我菲薄。事实上,这些年来广大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大为提高,受到了全社会的尊敬。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勿庸讳言,现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像前面所说到的教书育人等方面的问题。有些事学校既是受害者,同时也负有一定的责任。现在有些重点高中,学生进去以后,先分快班、慢班,还实行淘汰制。几个月后,根据考试成绩对快班、慢班同学进行重新调整,搞得学生高度紧张,被淘汰的学生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有的老师把主要心思放在对少数尖子学生的培养上,而对其他学生缺少具体的关心和帮助,少数学生成绩上去了,大部分学生被“放羊”了。有的老师对个别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缺少严格的管理,有的甚至视而不见,放任自流。学校是整个学生教育的基本单位,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作为学校,我们应该主动地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各类问题,使学校和教师在教育和培养人中的作用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挥。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学校教育非常重要,社会教育也很重要。这里所指的社会教育也包括了家庭教育。当前,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经济结构和经济成分、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呈现多样化,社会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现实生活中,学校和老师常常很无奈。有许多时候,学校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而我们一些家长却千方百计地给孩子开“小灶”,有的家长甚至学校开几门课就给孩子请几个方面的家教。有的家长把分数、名次看得很重,“望子成龙”心切,孩子的分数和名次只能往上移,不能往下降,稍有下降,就训斥,就加压。这样下去,怎么会不出事?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在时时影响着学生。一些小报小刊、非法出版物传播着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一些游戏机房就开在中小学校旁边,时时诱惑着自身抵抗力不强的学生。一些学生家庭夫妻长期不和,离婚率上升,也给一些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而我们有的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对学校教育的不适当的检查、评比,社会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方面存在的不合理问题,也增加了学校和老师在升学率上的压力。
必须把加强社会教育尖锐地提出来。在这个问题上,各级政府以及教育部门首先应该带头。要下决心切实减少对老师、学校的不适当的、过多过滥的检查、评比,尽快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积极推进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引导企业等单位根据工作和岗位需要,招收相应文化程度的人员,扭转不顾实际需要、片面追求高学历、造成人才资源浪费的现象。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推动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正确地看待分数和升学,把对子女的期望和爱由分数转到品德和才能等培养上来,使广大家长树立和具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观念,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当作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来悉心照顾和培养。要采取坚决措施“扫黄打非”,整治学校周围的环境。坚决制止各类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对其中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惩处。加强社会教育,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切实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来,以实际行动,为改善教育、教学环境,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尽一份责,出一份力。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