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浅谈教育与经济发展有何联系

发布时间:2014-10-18所属分类:教育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如果说,传统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是劳动力和资本,新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科技,那么创业型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则是企业家的创意、创新与创业活动[2]。 而创业型经济需要创业人才来推动,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创业教育。它们是衍生新公司和新产业

  摘要:如果说,传统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是劳动力和资本,新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科技,那么创业型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则是企业家的创意、创新与创业活动[2]。

  而创业型经济需要创业人才来推动,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创业教育。它们是衍生新公司和新产业的母体,又是合作创新的主体,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企业家并不是天生的,企业家精神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和传承。Gorman等人通过对跨越10年的有关企业、企业家和小企业管理教育的文献回顾“,大多数经验主义研究表明,通过创业教育,企业家精神是可以教的,或者至少是可以被鼓励的。”[3]。“企业家奥妙不是魔术,也不神秘,更和基因没有关系。它只是一个学科,就像其他学科一样,是可以被学习的。”

  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舒尔茨1961年在《教育和经济增长》一文中,对美国1929年至1957年教育投资增量的收益率作了测算。发现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丹尼森用不同于舒尔茨的计算方法得出了类似的结果。他的计算表明,美国1929年至1957年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5.3%。

  舒尔茨认为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人口质量和知识的增进。劳动者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知识和技能,既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又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认为人的素质的改善(经由正规教育、成人教育、在职训练、健康及营养的增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优化。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过程从起飞前的传统社会,依次经历起飞阶段、工业化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后才实现经济发展。在传统社会中,农业所占比重最大,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最小,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劳动力数量的投入;在起飞阶段和工业化阶段,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大,对人力资本的要求逐渐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逐步增大;在后工业化阶段,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最大,对人力资本的要求最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最大。以战后日本的发展为例,日本战后经历了起飞阶段(1950—1970年)和工业化阶段(1970—1979年),这两个阶段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贡献从起飞阶段的4.90%提高到工业化阶段的11.11%,变化巨大。

  创业对社会就业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财富500强企业削减了500万个工作岗位,但是新增工作岗位达到了3 400万个。这些新增工作岗位与新创企业紧密相连,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平均每年新创企业60万个,1996年新创企业就提供了1 6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同时,美国67%新发明来自新创企业。

  波士顿银行1997年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MIT:The Impactof Innovation,说明了研究型大学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其中报告:与麻省理工学院相关的公司已在美国50个州设有8 500多个工厂和办事处;MIT的毕业生和在校教师已在全球创建了4000多家企业,就业人数110万,年销售额高达2320亿美元。充分利用研究型、创业型大学实现军事、经济与社会发展目的,是美国科技产业乃至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真正法宝。

  今天,在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时,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可以用创业受到重视并趋于活跃来解释,中国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创业者进入了社会经济领域,从而激活了全社会的创业热情。那些通过发现机遇、整合资源、承担风险、创造价值的创业活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推动力量。

  创业型经济需要创业者来推动,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还要从教育入手,让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对创业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解,在真正创业前做好各种准备,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大学生创业的抗风险能力。

  目前,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学会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中识别和把握机会、承担风险并创造价值。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未来走上创业的道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里,将创业精神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使其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更有远见、魄力和创新精神,以增强对未来世界的预见性和适应性。

  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强调以知识转化为根本,以财富创造为目标的新理念,改变学术研究脱离产业界的局面,努力将知识转化为财富,增强大学的创造就业岗位、塑造未来企业家群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使之成为产业升级、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对此,中国的大学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997年,清华大学的几个青年学生从美国把创业计划竞赛引入中国,并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举办了竞赛活动。1999年,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与清华大学联合发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将该项竞赛从一个大学推向全国,使之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起成为中国大学校园文化的龙头活动,并催生了一批大学生创办的公司。该项赛事是大学与社会、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与沟通,吸引了众多媒体、专家、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基于创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创业教育应注意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教育氛围的社会性、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实践平台的有效性。本文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服务支持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优化路径以促进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方面,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基础课和综合课上。在基础课方面,注重拓宽基础性课程,打破专业间人为的壁垒,把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强化文、理、工相互渗透,鼓励学生选修其他领域的课程。

  创设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选修课,突破学科壁垒,利用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互补性,重新组合各种知识,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体现“科学”与“人文”的渗透和交融。

  另一方面,单独开设创业课程。其课程应该涵盖创建一个企业所涉及的各方面,包括如何融资、组织资源、招聘员工等一系列问题。增设一些创业学术课程、创业证书课程和创业能力课程三大层次,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开展创业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以分数为主的对大学生的评价模式。要根据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全面评价、综合考核学生各个方面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提升。

  开展创业教育也必须改革对大学的评价体系,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不仅要统计毕业生的就业率,还要统计毕业生的创业率,只有设定一定的创业率来要求高校,才能有效引导高校从就业教育、择业教育向创业教育的转变。

  1998年教育部公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1999年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比较完整地提出创业教育概念,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八所高校率先进行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这些高校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形成了几种比较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

  2004年12月9日-12月22日,教育部高教司邀请国内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组成创业教育考察团前往美国访问了7所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UCLA)分校、加州大学圣伯蒂诺(San Bernardino)分校、哈佛商学院(Harvard)、百森(Babson)学院、仁斯里尔(Rensselaer)理工大学、斯坦福(Stanford)大学,访问期间创业教育考察团同美国著名的大学中创业教育的同行就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涉及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创业辅导、创业先导资金筹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

  目前,中国的创业教育已由个别学者的倡导、个别高校零散的践行逐渐成为政府的要求、社会的呼吁和大学教育的指向。但是,与国外成熟的创业教育相比,仍处于试点、引进、吸收和本土化的探索阶段。

  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之中,学生缺乏系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精神的教育。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们对创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尚未认识,决策者还没有认识到在创业经济时代,创业教育所培养的“企业家精神”通过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岗位创造可以提升整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促进产业升级、经济结构优化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相对于劳动力和资本“,企业家精神”是更稀缺的资源,是创业教育未来培养的重点。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