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核心期刊医学论文发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双月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核心期刊医学论文发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双月刊)。

  1期刊简介

  办刊宗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旨在促进医学信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

  报道内容

  主要报道我国在医学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刊登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药学及与医学有关的边缘学科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论文。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外文名称: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Sinicae

  语言:中文

  类别:出版,医学期刊

  主管单位: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编辑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编辑部

  创刊时间:1979年

  出版发行

  出版周期:双月刊

  国内刊号:CN:11-2237/R

  国际刊号:ISSN:1000-503X

  主要栏目

  设有院士论坛/述评、专家论坛/述评、论著、综述、技术方法、经验交流、研究简报、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科技消息、书评等。自2000年第4期开始,《学报》根据医学领域研究前沿或热点课题及当前重大疾病,每期开设一个重点专题,以突出每期报道重点。

  收录情况

  《学报》已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Retrieval System, MEDLARS/PubMed网络版)及其《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 IM)、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 (EMBASE)、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及其《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世界卫生组织《医学増补文摘》光盘数据库(ExtraMED)、俄罗斯《文摘杂志》(Рефсратнвньй Журнал, РЖ/AJ)及波兰《哥百尼索引》(Index Copernicus,IC)等世界著名检索系统收录。 同时, 还被国内几乎所有重要的检索期刊及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4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其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及其《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医学文摘》收录。

  获奖情况

  1992及1996年在国家科委、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共同举办的第一、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分别荣获三等奖和二等奖;是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和中国被引频次最高的500种科技期刊之一;在2001年新闻出版署主办的“首届中国期刊展”中入选代表我国高水平期刊的“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2004 年获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一等奖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

  发展历程

  1979年2月,为了及时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卫生科技人员在科学研究、疾病防治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提高医科院医药卫生工作水平,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经国家科委批准,创办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Sinicae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创刊号作为向国庆三十周年的献礼,于1979年9月20日问世。

  创刊时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以下简称《学报》)为季刊,64克凸版纸,64页。设有论著、研究工作报告、经验总结、综述、学术讨论、学术活动消息和专题讲座、纪要等栏目,每期附英文目录,论著附英文摘要。封面为蓝色,刊头为陈毅同志亲笔题名。1979年为赠阅,1980年始在国内公开发行,1980年3期开始在国内外公开发行。1982年为适应院校科研成果快速增长的需要,《学报》改为双月刊。1982年为体现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 从第4期开始将学报主办单位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改为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首都医科大学。1984年《学报》封面改为网纹米黄色,中文刊名改用长体美术字;正文改用80克胶版,并增至80页。1985年随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复名,《学报》改为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办。1988年为保证学报质量,并加强责任制,从第4期开始刊登责任编辑姓名。同年,为进一步提高学报的学术水平,促进院校科研工作的发展,以适应开放和竞争的需要,《学报》开始向国内外开放,吸收院校外具有重要创新和重大科研成果的论文在学报发表。自此,《学报》便由仅刊登本院校来稿的“校自为战”的办刊模式改为面向全国各医疗、科研单位的“开放模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自1979年创刊至今,相继成立了四届编辑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第一届编委会由70位国内著名专家教授组成,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均为《学报》编委会委员,黄家驷任总编辑,吴阶平、邓家栋、顾方舟任副总编辑,高正光任编辑部主任。第二届编委会于1987年12月产生, 由14位平均年龄53岁,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年富力强、热心办刊事业的专业技术骨干组成,先为顾方舟、后由巴德年任主编,卢圣栋、陈妙兰、李宗彦任副主编。第三届编委会于1998年9月产生,由28位专家组成,巴德年任主编,强伯勤、刘晓程、方福德、陈永生任副主编。第四届编委会于2004年5月产生,由43位专家组成,主编为刘德培,刘谦、强伯勤、甄永苏、何维、方福德、赵玉沛、乔友林为副主编。[2]

  2投稿须知

  1 出版时间

  1.1 一般情况下,2个月内即可通知作者稿件是否被录用。评审通过的稿件3~10个月内(自稿件收到之日算起)刊出。

  2 投稿要求

  2.1 来稿应具先进性、新颖性和科学性,要求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 严谨,文字通顺、精炼,标点符号准确。

  2.2 述评、综述、进展、论著(包括摘要、图表及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4000字,简报、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等以800~1500字为宜。

  2.3 来稿须附第一作者主管单位正式介绍信,作者单位应对稿件内容的真实性和保密性负责,确认无署名纠纷、无一稿两投或多投。获得基金资助的论文需注明基金中英文名称及编号。

  2.4 文稿应隔行打印,一式两份并注意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注等。

  2.5 请为本刊推荐2~4名可以评审所投稿件的审稿专家,并注明联系方式。

  2.6 接到回执后2个月未收到任何处理意见,说明稿件仍在审理当中;欲另投他刊请务必与本部联系,切忌一稿两投。

  2.7 根据著作权法,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本刊对稿件有删改权,凡涉及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修改稿逾3个月不返回本部者视自动退稿。

  2.8 稿件决定刊用后根据所占版面收取版面费,刊出后酌致稿酬,论著类文稿另赠当期学报1本及单行本25份。来稿请自留底稿,不拟刊用的稿件将退还作者。

  2.9 稿件接受后,所有作者须签署“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授权书”。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对授权文章具有汇编权(文章的部分或全部)、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翻译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及许可文献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权。

  3 撰稿要求

  3.1 题名(篇名) 题名应选用恰当、简洁的短语反映论文的中心内容,除公知公用者外,尽量不用外文缩略语。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尽量不设副题名。

  3.2 署名 署名作者只限于参与研究课题设计、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贡献、参加论文撰写并能对内容负责,同时对论文具有答辩能力的人员。如有外籍作者,应附其本人同意发表的书面材料。注明通信作者(用#标注),并在篇首页脚注注明其电话号码、传真号码及E-mail地址。外单位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及科室名称及城市名。

  第一作者单位包括工作单位全称及科室名称、城市名及邮政编码。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单位著录项目应与中文一致,并应在邮政编码后加注国名“China”。

  3.3 摘要 论著、述评及综述应附中英文摘要。论著采用结构式摘要,即按照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s)4部分撰写。内容应具独立性和自明性,具有与正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结果部分要求有具体数据、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可信区间等实质内容。中文摘要不超过300个汉字,英文摘要可详细些。述评和综述采用报道性摘要。英文摘要置于中文摘要下方。

  3.4 关键词 根据论文所讨论的重点内容标出3~8个关键词, 中、英文关键词应一致。

  3.5 中图号 按照《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标引论文分类号。作者可根据论文所涉及的学科范畴标引1~3个分类号。

  3.6 脚注 在篇首页用短横线与正文分开,说明:

  3.61 论文所受资助的课题基金来源(中英文)及编号;

  3.62 合作者的单位、城市名与邮政编码(英文);

  3.63 通信作者及其电话、传真号码和E-mail地址(英文)。

  3.7 正文

  3.71 格式和层次结构:论著、研究报告可按照前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4部分撰写。 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确,同一级标题应反映同一层次的内容。

  3.72 前言:简要介绍立题的目的、历史背景或理论依据、研究设想、意义。仅需提供与研究 主题紧密相关的参考文献,切忌写成文献综述。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一般不宜超过250个汉字。

  3.73 材料和方法:扼要叙述研究对象的特征,主要实验材料的来源、性质及数量,仪器设备 (包括厂家、型号)等实验条件。采用他人方法,引用文献即可;详述创新的方法及改良方 法的改进之处。要求所有方法均可重复验证。说明统计学方法、选择依据及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的版本。涉及患者隐私权的临床研究,需征得患者本人或其亲属知情同意,必要时需 通过有关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批。

  3.74 结果:应客观、真实、准确地描述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和所观察的现象。所有数据均需经 统计学处理。可用文字、图和表表达,但三者不应重复。不展开论证,不引证他人资料。

  3.75 讨论:围绕研究结果着重阐述研究结果的意义,实事求是地评价其科学价值并可与前人 的有关结果进行比较论证,探讨尚无定论之处。客观真实地解释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 验教训。切忌偏离研究结果地罗列资料或重述研究结果。

  3.8图表 凡可用文字说明者,均不用图表。图、表应具有自明性。每个图表均应有图表题,图表题采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图表内文字、说明及注释仅用英文。图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只有一个图或一个表时,应标注为“图1”或“表1”。

  3.81图:图不宜过大,双栏不超过7.5 cm,通栏不超过15.5 cm。图、图题及说明应另纸绘 制和书写,图中文字、字母、数字和符号应清晰、匀整,大小以缩图后清晰易辨为宜。黑白 照片必须反差鲜明,大体照片应有图内标记尺度,显微照片须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3.82 表:表一律采用“三线表”,取消表中竖线。表内参数单位相同者,将单位置于表的右 上方;各栏参数单位不同者,可将单位放于各相应栏目的表头或数值旁。

  3.9医药学名词 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各学科名词(科学出版社,1995年)为准。暂无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或注释,药名(包括中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新版本和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中草药一律加注学名。中文药物名称须使用其通用名称,不得使用商品名。动植物学名应加注标准学名。以上须排斜体字者,在字下加划一条横线。

  3.10缩略语 题名一般不用缩略语,正文及摘要中的缩略语,应于首次出现处写出全称并加括号。

  3.11 简化字及标点符号 简化字按照国务院1986年10月15日公布的《简化字总表》规定书写,通常可参照《新华字典》。标点符号以国家标准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为准。除半字线连字号、长横连字号分别占半格、一格,破折号、省略号不得断开占两格外,每个标点符号占一格。点号和标号的后一半不应出现在一行之首,标号的前一半不应出现在一行之末。

  3.12 计量单位 按照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2001年中华医学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贯彻国家标准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书写量和单位的名称和符号,如浓度单位用mo1/L,不再用M;放射性活度单位要换算成Bq,不用Ci等。不再使用分子量dalton和kd,而用相对分子质量Mr。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不得多于一条,也不可混用斜线和负指数幂。不能错把英文缩写cpm、ppb、pphm、ppm、ppt、rpm等作为计量单位使用。血压单位仍使用mm Hg,但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与kPa(千帕斯卡)的换算系数。

  3.13 统计学符号 按国家标准GB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统计学符号一般用斜体,但有大小写之分, 如t检验、n(样本大小)、x(样本的算术平均数)、s(标准差)、sx(标准误)、r(相关系数)、x±s(均数士标准差)、x±sx(均数士标准误)等用英文小写,F检验、P值、Q值、M(中位数)等用英文大写,卡方检验和自由度分别用希腊文χ2和υ表示。

  3.14 数字 凡可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其使用规则如下:

  3.141 计量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3.142 多位数字不能拆开转行;

  3.143 小数点前后4位或多于4位,应分别向左或右每3位空1/4字距,不再用千分撇;

  3.144 尾数“0”多的5位以上数字,可写为以万和亿为单位的数。

  3.15 时间: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间和时刻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四位数 表示,不能简写,如1997年不能写成97年;日期可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19990228或1999 -02-18或19990218;时刻按GB/T 7408-94规定的写法,如18时20分15秒,写成18:20:15。

  3.16 数值的修约:不能简单地采用“四舍五入”,应执行国家标准GB 3101-93附录B的 规定,其简明口诀是“4舍6入5看齐,5后有数进上去,尾数为零向左看,左数奇进偶舍 弃”。

  3.17 参数与偏差范围:

  3.171 数值范围:5至10写为5~10;5万至10万写为5万~10万, 不能写成5~10万;

  3.172 百分数范围:要用20%~30%,不能写成20~30%;百分率偏差 应写成(80士5)%,不能写成80%士5%或80士5%;百分数系列不可省略,如60%、 70%、80%不能写成60、70、80%;

  3.173 有相同单位的量值范围:1.5~2.5mA不必写成 1.5mA~2.5mA;

  3.174 偏差范围:(30.5士6.2)岁,不能写成30.5士6.2岁。

  3.18 系列数值的单位:系列数值的单位相同时,中间数字的单位可省略, 如10、15、20 m1。

  3.19 附带长度单位的数值:每个数值后的单位不能省略, 如50mm×80mm×100mm,不能 写成50×80×100mm3。

  分数:分数的分号用斜线表示,如2/3,数学公式例外。

  3.20 检验结果构成比:统一用小数表示,不用百分数,如白细胞分类中的中性粒细胞占75 %,应写成0.75。

  3.21 志谢 用括号置于正文后,参考文献前。对参加过部分工作的人员、承担实验工作的人员、提供工作方便的人员,以及给予指导、提供资助的个人团体表示感谢。文字力求简练,评价得当,原则上应征得志谢对象的同意。

  3.22 参考文献 采用顺序编码制,按照引文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在正文引出处加方括号标注在句尾右上角,或标注在引文作者的右上角。论著的参考文献仅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近5年的文献应占50%。内部资料、鉴定资料、个人通信、报纸、待发表及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不得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文摘、综述等二、三次文献尽量不引用。作者须仔细核对所引参考文献以保证各项内容准确无误。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3.221 [期刊]作者(3名及3名以内全部著录;多于3名者仅著录前3名,后加“等”或“et al).文献题名.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

  例:陈杰,谢永强,张宏图,等. SARS尸检的肺部病理改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3,25(3) :360-362.

  例:Peiris JS, Lai ST, Poon LL, et a1.Coronavirus as a possible cause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Lancet, 2003,361(9366):1319-1325.

  3.222 [书籍] 作者. 书籍名. 版本(第一版可省略).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例:吴冠云,方福德. 基因诊断技术及应用.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155-167.

  例:Willis R. Patho1ogy of tumors. 4th ed. London:Batterrworths,1967.422-432. 「书籍中析出文献」作者. 题名. 见:作(编)者. 书籍名. 版本(第一版可省略).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 例:郭俊渊. 胆道系统、肝脏、胰腺. 见:吴恩惠主编. 放射诊断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75-191.

  例:Stoff JS, Clive DM. Role of arachidonic acid metabolites in acute renal failure. In: Brenner BM, Lazarus JM, eds. Acute renal failure. 2nd ed. New York:Churchill Livingstone, 1988.222-251.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