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新闻传播学论文我国灾难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发布时间:2016-05-26所属分类:文史论文浏览:1

摘 要: 这篇新闻传播学论文发表了我国灾难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我们对灾难新闻能够第一时间知道,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还能减少相应的损失,论文探讨了我国灾难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这篇新闻传播学论文发表了我国灾难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我们对灾难新闻能够第一时间知道,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还能减少相应的损失,论文探讨了我国灾难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新闻传播学论文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论文,灾难新闻

  一、 灾难新闻报道的概述

  顾名思义,灾难新闻报道就是对所发生的灾难性事件进行相应的报道,使得广大公众对灾难性事件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灾难性事件具有其显著的特点,表现为突发性、震撼性、社会性以及负面性的特征。在灾难性报道之前,我们首先应了解清灾难的类型,从整体上而言,灾难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类无法预料的自然性灾难,像地震、台风、火山、洪水以及山体滑坡等等,而另一类则属于人为造成的灾难,像瓦斯爆炸、恐怖活动、战争、空难以及重大交通事故等等。无论是自然性的灾难,还是人为性的灾难,对人类而言都是巨大的伤害,每当灾难出现时,人民不但会承受物质上的损失,而且还会承受精神上的损失。灾难性的报道对于缓解灾难带来的损失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由于灾难性的报道能及时传递灾害信息,减少相应的损失,另一方面也使得广大群众对灾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为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奠定基础。

  二、 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的现状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新闻媒体在报道灾难时,更多关注的是抗灾救灾,而对灾难本身的报道却不是很多。在灾难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些隐瞒灾情的媒体报道,然而随着我国新闻媒体事业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灾难新闻报道也得到了不断的历练,受众的主体意识在不断增强,我国灾难新闻报道也在渐趋成熟。从唐山地震新闻报道到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新闻报道,我们能够看到,我国灾难新闻的报道在不断进步,往往在灾难发生几分钟后,灾情便会在媒体、网络上得到报道,其传播的速度快,信息准确、公开、透明,广大的群众通过网络媒体能够对灾情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另外,需要我们关注的一点是我国灾难性报道的媒介主体在不断丰富,而且一旦一些灾难出现后,境外媒体也会对灾难进行现场性的播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灾难新闻报道渐趋成熟,但是在报道的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是对我国灾难新闻报道中所存在问题的具体阐述。

  三、 我国灾难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1、 报道内容的同质化

  从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我国灾难新闻播报时时常会出现报道内容同质化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的质量。2008年的汶川地震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灾难,此次灾难给灾区人民的生活造成了阴影,汶川地震之后,在我国灾难性报道中,民粹主义便应用而生,灾难报道中,民粹主义的特征是非理性以及草根性,也就是在灾难报道中往往是从民众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汶川地震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各类型的震撼人心、煽情的标题见诸于报纸头条,网络媒体的热点,这类型煽情的新闻报道的确感动了中华儿女,从而使得灾难性报道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在汶川地震之后,我们能够看到一些新闻媒体在报道灾难时,经常应用同类型的标题以及同类型的内容,应用煽情的文笔来渲染氛围,震撼人心,这无形中使得我国灾难新闻报道不再忠于新闻真相,而更多情况下让位于公众的情绪。然而,我们应深刻意识到的一点是,新闻播报的同质化,非但不能够准确地播报灾情,而且一定程度上由于内容、标题的类似性,会减低观众对灾情的关注与了解,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2、 舆论周期比较短,后续报道缺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新时代中,公众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与信息。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公众对于灾情的关注,很容易形成舆论场,而且短时间内舆论效应会不断扩大。熟悉网络的用户都知道,网络信息的更新换代周期短,对一个热点的关注也就是两天或是三天,往往过了高峰期后,公众的关注度会减小。在雅安地震出现前,新闻报道的热点集中在禽流感上,对于禽流感事件的报道一直处于网络的头条,但是雅安地震出现后,网络上热议的到处是雅安地震,对于禽流感事件的关注则越来越少。但是,我们应注意到的一点是舆论是有高峰期的,它可以在几天内形成,迅速形成轰动效应,但是也可以很快消散,舆论高峰期的消退,也就意味着一事件新闻价值的变小。的确在雅安地震过后的一段时间,有关地震的后续报道将越来越少,直至最后完全没有。到如今,汶川地震已过去了好几年,但是在新闻报道中,我们很难看到有关灾后重建的报道。由此看来,我国灾难新闻报道存在后续报道缺位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无形中使得我国新闻报道的价值缩小了。

  3、 出现媒体“失语”,不尊重公众知情权的问题

  当前我国灾难新闻媒体的报道时常会出现媒体“失语”,不尊重公众知情权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使得我国新闻媒体的报道打了一定的折扣。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是政府行政透明、公开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保障国民基本权利与利益的必然要求。随着新闻报道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灾难新闻在报道过程中十分注重公众的知情权。然而,现实的实际情况表明,一些媒体在面对突发性灾难事件时,会采取回避,隐瞒,沉默的态度,未对事件做出及时的回应。从整体上看,媒体此种“失语”是不尊重公众知情权的表现,将不利于新闻媒体的播报。2003年出现的非典,至今让人难以忘记,当这一重大灾难出现时,人们获取信息大多是从手机短信或是人们口头相传得到的,而在主流媒体上却很少见到,时隔80多天后,我们才在主流媒体上见到了直接性的报道,这一时间上的间隔对于灾难预警来说是不利的,也不助于人们正确的获取信息,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媒体“失语”而造成的,媒体的“失语”往往导致信息的非渠道传播,而通过非渠道进来的信息往往是失真的,在传播的过程中,极其容易误释,新闻的价值也会缩小。

  4、 人文主义关怀的缺失

  如若对灾难新闻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我们能够发现一些新闻事件在报道的过程中存在人文主义关怀缺失的问题。人文主义提倡尊重人的尊严,将人与人的经验视为关注的对象。每当灾难性事件发生后,一些新闻报道为了对灾难进行全面的报道,往往让当事人对着镜头回忆事件的悲催与血腥。尽管这样的报道突出了社会整体对受灾人群的关怀,但是却忽视了作为个体人的感受,将灾民的一些私密的话语在媒体报道下公开,一定程度上对灾民的心理造成了伤害。例如,在一次灾难新闻报道中,一位女记者在灾区报道时,问正在喝粥的灾民“你们有粥喝,开不开心啊?”也许这位记者当初的本意是想关心灾民的生活,为他们缓解灾难带来的阴影,但是,她的这种表达方式也忽视了受采访对象个体的尊严,以至于此报道受到了人民严重的质疑。说到底,此种报道问题的存在是由于人文主义关怀缺失而引起的。

  四、解决灾难新闻报道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1、提升新闻美学,避免播报内容的同质化

  由以上问题,我们可知,我国灾难新闻的报道中,往往在同类型灾难的报道时,存在播报内容同质化的问题,例如地震类的问题,其采取的报道标题以及播报内容往往都相类似,而我们知道播报内容的同质化,极其容易引起受众者的反感,为此,我们需要提升新闻美学,避免播报内容的同质化,更多调动起群众对灾情的关注。尽管灾难都属于同一类型的,也许都是地震,都是火山或都是海啸等等,但是不同的灾难所发生的地区,受灾程度往往也是不同的,为此新闻记者在报道时,应切合实际,根据当地的实情,采取独特的播报方式对灾情进行科学、合理的报道,从深层次上避免播报内容的同质化。

  2、反思灾难,关注后续报道

  灾难新闻的价值比其他新闻事件的价值高,一方面体现在灾难新闻事件的关注度高,另一方面广大群众从灾区的报道中,进行反思,以防止同类型灾情出现在自己身边。合格的新闻媒体报道,不但会重视灾难事件的进展,而且还会关注灾后的善后工作,注重后续报道。对于灾情的报道,记者应学会应用科学的思维,对灾难做出合理、科学的解释,及时的将预防措施以及脱离险境的方法告知广大群众,从而避免今后类似事件的出现。需要我们关注的一点是对灾难的反思能够消除人们的无助感,让人民群众在面对灾难时,从容镇定。新闻媒体的报道有助于人们进行反思,分析灾难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应采取的解决措施等,从而告诫人们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从灾难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对灾难的后续报道,一方面能够体现人们对受灾者的关心,另一方面也能够告诫人们生命的美好,鼓励人们坚强的活下去。

  3、重视民众的知情权,及时告知事件的相关信息

  知情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民众应享有通过新闻媒介了解政府再灾难发生后续处理工作情况的法定权利。在灾难事件报道中,公民的知情权主要体现在广大民众通过新闻媒介了解灾情以及灾情的动态变化,政府对灾区人民的关注等一系列公众无法预知的信息,社会也需要大众传媒准确、及时传播,及时相告相关信息。灾难事件与公众个体的利益息息相关,公众有知情权全面了解灾情的情况,及时报道灾情既是对公众的尊重,同时也有助于后续救援工作的开展。

  4、注意灾难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

  记者要明确自己在灾难报道中的角色定位,灾难报道中的记者相对于平常新闻报道记者所扮演的身份更加复杂和特殊。由于缺乏惊讶且专业素养不足,灾难报道记者经常出现角色错位的情况,比如只顾采访而妨碍救援、提问不考虑受灾人感受、缺乏人道主义、人文关怀等现象,对灾难伤者造成而促伤害,对其身心恢复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灾难记者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在做现场采访和调查时,不仅要第一时间掌握宝贵资料,还要力所能及的为现场救援工作提供帮助,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素养记录和发布灾难报道,尽最大努力还原事实,以消除民众恐慌和疑虑,对社会舆论反应也应做出正面引导。通过对灾难前因后果、发展势态的说明,情况的通报等方式做到灾难信息透明化,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顺畅高效的沟通。

  5、用真诚的情感传达人文主义精神

  媒体报道在报道灾情时,应坚持“以人文本”的播报理念,将对人的关怀意识渗透在灾情的报道中,同时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播报方式,既要体现对灾区人民的整体关怀,同时也要尊重每个个体的尊严。新闻记者应用真诚的情感的传达人文精神,及时关注受灾人群以及他们的生存状况,从人性的角度审视灾难,用科学,合理的语言,采访受灾者,让受灾者体验到被尊重,被关爱。灾难新闻记者在报道灾情时,应与报道其他类的新闻事件有所区别,在报道的过程中,记者应自觉承担起一个关怀者的角色,将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渗透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无论是对受灾者的采访,还是报道用语以及灾区图片的选择,都必须体现出对人的关爱与尊重。总而言之,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真诚的情感是至关重要的。

  五、结语

  如今我们处在网络化、信息化快速发展期,记者对灾难新闻的报道也渐趋成熟,但是在灾难新闻报道中仍然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在播报时,避免播报内容的同质化,重视民众的知情权,用真诚的情感传达人文主义精神,进而提升灾难新闻报道的价值。公众知情权意识的强化,使其对灾难新闻有着更多的信息诉求。及时准确、真实客观地报道灾难事实,不仅是尊重公众知情权的需要,同时有助于人们消除恐慌,沉着应对。媒体灾难新闻报道理念的适时转变,正是顺应了这种需求。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传播方式的多元,使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兴起,要想对信息进行控制越来越难。手机媒体的出现更使信息的传播融合了人际与大众传播的优势,其传播速度与效果更为显著。在传播技术发达的今天,信息很难封锁,如媒体不能及时、客观地报道灾难,人们会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就有可能造成谣言四起、蛊惑人心的局面。这种情势也促使了新闻媒体对灾难新闻报道的理念发生转变。(作者单位: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推荐期刊:《电影文学》创刊于1958年,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旗下的刊物之一。创刊近50年来,依托长影的人才资源与品牌优势,发表了大量的影视文学剧本及影视学术作品,在全国广有影响。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