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移动传媒背景下手机摄影的艺术形态及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17-10-25所属分类:文史论文浏览:1

摘 要: 智能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手机中的拍照功能为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成了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手机拍照也成为手机摄影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本文作者通过总结移动媒体时代手机摄影的特性,阐述移动媒体时代手机摄影的艺术形态,指出手机摄影

  智能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手机中的拍照功能为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成了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手机拍照也成为手机摄影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本文作者通过总结移动媒体时代手机摄影的特性,阐述移动媒体时代手机摄影的艺术形态,指出手机摄影相比传统摄影的不足,研究手机摄影对摄影艺术的影响,使手机摄影能够在未来的数字摄影方面取得进步,让手机摄影成为“全民艺术”。

  关键词:移动媒体,手机摄影,摄影风格,艺术特色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摄影艺术快速进入到一种"全民状态"。随着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尤其是在智能手机的摄影功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智能的今天,手机摄影以无与伦比的便捷性和快速美化的艺术魅力获得了广大手机用户的喜爱。数字技术的持续发展,摄影器材和手机制造成本的持续走低,使手机摄影解除了技术壁垒和成本障碍,手机拍照更加大众化、快速化、平民化,真正打开了"全民艺术"的大门。

  基于智能手机应用优化以后的手机摄影,影像呈现的方式不仅更加多样化,更有艺术气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影响到摄影手段、拍摄时空的改变。手机摄影在画面的现场感与拍摄的便捷性方面有着特有的数码成像优势,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为摄影艺术带来全新的活力和艺术机遇。移动媒体时代的手机摄影,大众更倾向于分享私密和随意的摄影内容,在朋友圈等社交群体中获得更多存在感和参与度。手机摄影不仅在艺术表达上带来了新的突破,更在挖掘传统摄影的自身价值中,找到了摄影风格与摄影特色的一种无穷的可能潜力。

  一、移动媒体时代的手机摄影

  所谓移动媒体,是指那些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数字传播媒体。移动媒体由于突破了传统媒体对基础条件和硬件设施的限制,媒体制作与传播更灵活、更快捷,所以更受人们的青睐与推崇,尤其是在对图像、文字的传播时效性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手机摄影,就是用手机作为摄影的主要工具来完成影像捕捉等动作和信息的存储,从而实现拍摄和记录的目的。有人认为,手机摄影应该算作是21世纪里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这是因为手机摄影不仅使得摄影成为普通大众的日常简单行为,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摄影观念。从某种意义上,如果说摄影新时代的开启始于数码摄影,那么,手机摄影是真正颠覆了传统摄影的方式和摄影观念。从最初摄影的纪录行为演变为当今无时无刻都可以随手拍摄的简单行为,摄影更多的成为传递信息、表达心情的一种生活方式,让摄影成为大众发现生活之美、构造自由摄影之美,记录生活点滴的"全民艺术"。

  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予移动媒体时代的摄影更多发展空间。手机摄影的便捷性、开放性压缩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让手机用户能够不受限制地通过网络与社交圈子互动。在移动媒体时代,相比电脑对信息的处理,智能手机更加突出以图片、语音、视频为主的多媒体信息传递。在移动媒体时代,人们习惯于使用QQ、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工具,传递自己的即时信息,表达自己的心情,发表对时事新闻事件的看法或观点,习惯于通过点赞、评论互动等模式获得社群间的文化认同。

  二、移动媒体时代手机摄影的新特点

  (一)随手创作:手机摄影提供随性的创作心态手机摄影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地随手创作。因为手机是随身携带的,小巧轻便,当外界环境激发创作灵感时,手机就成为我们最方便的影像记录设备。使用手机摄影,和拿着沉重的单反或全画幅的相机拍摄,无论从使用的轻便上,还是拍摄的感觉上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受。手机摄影轻松的装备加上所见即所得的轻松心态有利于拍摄者全身心投入到影像创作中去,更能让拍摄者注重拍摄时的感受,从而拍出最能打动人心的照片,更能记录最能吸引人、打动人的真实影像。

  作为我们眼睛和视界的延展,手机摄影的题材更为丰富,内容更为随意,拍摄的题材可以无所不包。一幅好照片之所以吸引观赏者的眼球,靠它的内涵来吸引观众,而不是靠出自什么样的器材。手机摄影作为画面艺术,能让观众体会到拍摄瞬间拍摄者的轻松心态,能抓住最打动人的那一刻景象,就更能注重照片本身的创作。虽然目前对于手机摄影随意创作的摄影定位,在摄影界仍有争议,但是随着手机摄影艺术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今天,手机摄影已经成为了数字摄影时代的一个重要的分类。

  (二)快速传播:手机摄影借助通讯功能传播迅速拍照是智能手机的一个重要功能,即时通讯功能又为手机照片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当前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随手携带的一件必需品,手机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

  由于需要使用手机随时掌控信息,通常人们就把手机放在自己最容易拿取的地方,这就使得手机摄影变得迅速快捷。当遇见突发事件时,我们第一反应就是拿起手机,抓紧用手机记录那一刻的影像。手机拍照功能的简便和优化将人们从相对繁琐的传统摄影中解放出来,手机摄影通常只需要几秒就能完成,将现实中的一瞬间变为一张永恒的照片。

  拍照手机的通讯功能让手机与其他摄影器材相比,在图片传播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除了手机和手机之间可以用蓝牙进行点对点的无线传输之外,借助移动通信的4G、5G网络传输,让我们能够快速地把照片分享到互联网上,而大量实时图片的传输又使得博客、朋友圈等社交网络更加的精彩有趣。智能手机拍照方便、容易携带、快速传播的这些特点,让手机能随时记录下各种精彩的瞬间,借助网络通讯功能又让照片能够快速传播和分享到网站或社交群体中,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协同工作的关系。

  (三)隐蔽拍摄:手机摄影在相对融洽的环境中进行手机体积小巧、成像迅速,使它成为隐蔽拍摄的最佳工具。隐蔽拍摄的目的是摄取到原生态的素材。这种拍摄方法以不暴露摄像机、隐秘摄取人物形象为特点,如果使用单反或者大画幅相机拍摄会给被拍摄对象造成心理压力,不利于真实的表现,而使用手机隐蔽拍摄的画面,往往是各种没有外力影响的典型的自然形态,对表现特定的人和事具有特殊效果;在揭露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方面显示了特殊威力。但是,隐蔽拍摄要谨慎行事,避免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和肖像权。

  手机小巧灵活,作为拍摄工具更具有亲和力,使用其进行隐蔽拍摄可以消除被摄对象的心理戒备,让被拍摄者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完成拍摄,减弱了拍摄过程中的不对等,使得拍摄在相对融洽的环境中进行。但是,隐蔽拍摄要注意拍摄场合和拍摄行为。在非自由场合拍摄特定的人或物,一定要征得被拍摄对象的许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再次,应明确摄录的目的是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还是其他私利。一般来说,对于进行中的严重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尤其是施行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可以不经行为人许可进行摄像、录音,包括偷拍、偷录。这是公民履行舆论监督、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责,应当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

  (四)便利分享:手机摄影方便随时随地地与人分享手机摄影跟其他摄影形式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利分享,图片的传播形式多种多样。传统摄影时代,把摄影的图片与大家分享需要冲洗、印刷、分发等过程,远不及现在在手机上"随手一点,即刻分享"这么容易。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平台的交互性,让手机可以方便地把图片传输给其他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也带动了人们的拍摄分享欲望。当然,手机摄影便利分享的特点,也影响到传统摄影并促进传统摄影的改进与变革。现在越来越多的单反相机制造商,在传统相机上加入了WiFi无线传输模块,可以把图片通过无线网络,更便捷地传输给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使单反相机的图片分享变得简单化,传统相机图片传输的滞后性也得到了改进。

  手机摄影的便利分享,极大地扩大了照片的传播范围,提高了人们拍摄、欣赏照片的积极性。虽然在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欣赏手机摄影作品比不上在展览馆、艺术馆那么专业,但是手机摄影这种艺术形式让摄影成为简单的大众艺术,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并观赏到艺术的图片,使更多人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就更加突显出手机摄影的艺术特征。与此同时,手机摄影通过网络社交图片传播的方便快捷,可以让摄影者迅速地将自己的照片分享到各种社交应用平台上,可以第一时间与欣赏者互动分享,获得技术交流与精神上的满足,图片提供者通过手机拍摄可以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产生共鸣,将手机摄影变得丰富多彩。

  三、手机摄影的艺术形态分析

  (一)手机摄影增加了摄影的宽度

  随着手机拍照功能越来越丰富,摄影的目的也变得多种多样,可以是为了事件报道的专门拍摄,也可以是为了表达创意的精心构图,还可以是随手一拍的留影,或者仅仅是一种审美的尝试。不管摄影的目的如何,智能手机拍照功能的出现,丰富了摄影器材的同时增加了摄影的宽度,让摄影变得更多样化。

  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随身携带的必备设备之一,用手机拍照已变成我们随性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手机摄影拓宽了我们的视界,也让摄影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魅力。作为生活中频繁使用的设备,手机往往放在我们最触手可及的地方。当遇到新奇的事物或者突如其来的事件发生时,人们往往会下意识地拿起手机来拍摄。智能手机的各种自动功能,把人从传统摄影设备的手动调节和繁复操作中解放出来,拍摄者只需关注拍摄的景物,或者只需更新如何呈现和表达事件即可。手机的便捷性让摄影从产生想要拍摄的欲望到图像生成,往往只要数秒就能完成。手机让我们体会到摄影的魅力,让精彩瞬间可以随时呈现。

  (二)手机摄影拓展了摄影的方向

  在表达的形式上,摄影有风景摄影,有人物摄影,表达形式是多样性的,也正是手机摄影的出现,让创作者可以表达的方式更加丰富了。尽管手机摄影和传统摄影相比较,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快门比单反相机要慢一些,手机成像的像素也没有专业相机的成像质量好,照片虚实结合不够清晰等。但是,好照片的标准并不是用是否清晰来衡量的,有时候虚幻的画面更有利于欣赏者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衍生出无数遐想。

  手机摄影是在传统摄影的基础上新生和衍变而来,手机摄影的艺术特征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创作者对于艺术表达的认知。手机摄影拍摄中的随意性和它的摄像构造机理的先天性,决定了手机摄影一点点的不完美,这种摄影却更容易真实地表现艺术的直接。只要创作者意识到手机摄影的不足,注意在拍摄时扬长避短,就能够拍摄出无法被轻易复制的画面。摄影观念的创新与发展,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摄影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让摄影艺术在发展的道路上充满活力与生机。

  (三)手机摄影改变了资讯传播的单一性

  传统摄影时代,人们通过报纸或电视欣赏摄影作品,只能是被动地观看,信息传递是单一的,人们无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拍摄者也得不到公众对图片的反馈。手机摄影的普及和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发展,使这种单一的传播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摄影者即是信息的提供者,也可以是评论者,是受众也是传播媒介。拍摄者在现场完成照片的拍摄以后,可以随时利用网络上传到社交平台,做到拍摄与传播的双同步。

  在移动媒体时代,多媒体资讯高度发达,信息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阅读进入读图时代,更需要照片提供快速有效的传播基础,手机摄影的普及将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了互联网社交平台,在朋友圈和变化多样的互联网社交的共同作用之下,人们有了传播自身心情、发表自己言论的公开场所。人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融入网络社交平台里,在这种移动互联大环境的推动下,手机摄影传播的便利性,网络传播的交互性,成为了手机摄影相较于传统摄影最鲜明的特征与优势。

  四、移动媒体时代手机摄影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移动媒体环境下,手机的普及和手机摄影的便捷,使得人人都是"摄影师"。手机摄影APP软件的优化和功能的提升,让普通摄影者与摄影大师之间的距离似乎也已经变得模糊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晰地意识到,相对于传统摄影来说,手机摄影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在专业性上还有一定的欠缺,在摄影艺术理念的传承上,摄影主体的专业化程度、艺术修为等方面都还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

  (一)手机摄影导致自由之风盛行

  我们应该看到,手机摄影师随着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才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并越来越成为大众摄影的主流。所以,手机摄影没有像传统摄影那样经历长时间的历练,没有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态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流派以及风格特征。这就导致手机摄影成为一门自由的艺术,而不受任何的约束与限制,是不受任何价值的把控的,手机摄影也容易成为舆论的推动者,由此,手机摄影表面上与其说是艺术的自由呈现,实则是对当下大众内心某种枷锁的挣脱,对自由意志独立支配的某种宣泄和表达。

  (二)偷拍带来的双重属性思考

  在移动媒体时代,手机拍摄的照片在公共平台上传播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手机的便携性和小巧的体积,也使偷拍成为了可能。同时,网络通讯的发达,使得手机摄影的影像传播在完成拍摄之后的瞬间即可实现,所以手机摄影关于艺术性和传播性的双重属性思考往往对摄影者有着更多元的要求。偷拍要避免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和肖像权。涉及国家机密、法人隐私的场合,包括私人住宅等,不经许可不能随意拍摄。即使在公共场合,某些重要公务活动和个人活动,也不都是可以随便拍摄、录音的。

  国际传媒界对使用手机进行偷拍的这一行为早有异议,在肯定手机摄影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明确指出偷拍的长远负面影响,即令人产生对媒体的敬畏之心,破坏社会与媒体的亲和感,损害公众对新闻媒介和记者的信任和尊重。

  (三)手机摄影人群技术参差不齐,鱼龙混杂

  跟传统摄影相比,手机摄影抓拍容易,但是成像质量不如单反相机;由于手机拍摄者大多非专业摄影人士,所以拍摄的图片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很多照片图像不够清楚,影调效果戏剧化弱。在摄影艺术的表达上,手机摄影太过于表象的画面、过于直白的表达往往阻碍了人们对摄影图像的思考,导致手机摄影所呈现的画面的不确定性和不完美性。当然,移动媒体时代的影像本身和传统摄影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手机摄影等诸如此类的影像表现艺术,在数码成像方面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手机摄影有自身的价值体系,所以用传统的观念去理解手机摄影并不科学。

  五、手机摄影对未来摄影艺术的影响

  (一)手机摄影使图片快速分享传播成为可能

  手机摄影拍摄的便捷快速对传统的新闻图片摄影尤其是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拍摄产生了冲击。在传统的报纸、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由于受到拍摄设备、印刷设备、传播媒介等时间、空间、人力和传播手段的限制,新闻图片的传播往往滞后于新闻的发生。然而,现在的手机摄影在现场拍摄以后就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即时上传照片到朋友圈或社交媒体,无论是在新闻的时效性上还是观看的现场感上都会快人一步。

  移动媒体时代的手机摄影,能借助快速传播图片的优势,将信息分享、文化宣传等资讯以图片的形式高效快速地传播出去。手机摄影具备图片快速传播与分享的功能,一方面可以传递出拍摄者当时的所见,满足上传者发表自身观点的诉求;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更加碎片化,在快餐文化泛滥的今天,手机摄影的高效快速无疑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未来摄影也必将呈现图片快速分享传播的发展趋势。

  (二)手机摄影让摄影思考留白,导致摄影的盲目性

  手机摄影相比于传统摄影更方便、更快捷,但是这种拍摄的便利性也让摄影者无需思考,随手则拍,容易使其在拍摄中对摄影产生盲目性。随着现在手机摄像技术的进步,手机的摄像头由以前的单镜头、低分辨率到如今的双摄、超高像素摄影,摄影成本越来越低,摄影越来越成为"如此简单"的事。很多时候,我们只要眼睛看到画面,甚至无需经过大脑的思考,就已经习惯性地按下了快门,然后又习惯性地发到了朋友圈。这就造成拍得比想得更快,传得比思考快。这样拍摄出来的缺乏思考的照片,属于盲目性拍摄,这种照片会给后期修饰带来难度,甚至某些照片未加思考的上传,会给拍摄者或者拍摄对象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在摄影初期,摄影是一门只有少数人掌握的专业技术,摄影师对照片的拍摄显得尤为正式,一张照片的形成,无论在摄影前期的准备阶段还是在后期暗房的洗印方面,都需要花费摄影师很多的时间。当然,那些经过思考和专业摄影制作的照片更有价值和目的性。在数码时代,由于手机摄影过于方便快捷,多数时候我们看到景物,不经思考就按下快门拍摄下来,导致大家拍摄的画面都大同小异。如果我们在第一眼看到的时候花上一点时间思考和构图,所拍出的照片就很难有相似的画面了。不经过思考就去拍摄,一旦养成这种摄影惯性的思维模式,那么对未来摄影的危害也是巨大的,我们应该尽力去避免,争取即使使用手机也要尽力去拍摄有价值的图片、影像。

  (三)手机摄影让摄影APP软件各领风骚

  移动媒体时代的手机摄影能够得到快速普及,一方面得益于智能手机摄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手机上丰富的APP图片应用软件的开发,也让手机摄影充满了乐趣和艺术性。像美图秀秀、snapseed等手机摄影APP软件,操作非常简单,在拍摄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模式,比如美颜模式、美肌功能等,让拍摄软件修复与完善被拍摄对象的不足与缺陷。软件功能的优化也让很多看似复杂的效果摄影,通过设置软件的参数变得简单,比如延迟拍摄、移轴、微距、Gama调色等。

  近年来,随着手机硬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放弃沉重的单反相机,拿起手机摄影了,每年的iPhone摄影展也逐渐成为摄影爱好者的狂欢节。随着更多人开始使用第三方开发的摄影APP软件,很多功能强大的APP也应运而生,其中不乏国际大厂出品的专业摄影软件,它们都有过人之处,或是功能丰富强大,或是间接易用、专注于某一个细小的功能。手机摄影APP的不断丰富和完善,让不管是专业的摄影人士,还是普通的摄影爱好者,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一款APP。同时,这些手机应用软件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它们不断地完善着手机摄影的功能,让人们对手机摄影迷恋不已。

  六、小结

  总之,在移动媒体时代,手机摄影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摄影的认识,无论在摄影风格上还是在摄影观念的转变上,都影响着未来的摄影,成为传统摄影的拓展和延伸。同时,依靠数字成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手机摄影打破了传统摄影在技术方面的垄断,消除了传统摄影仪式性,使得拍摄更容易,图片传播更便利。移动媒体时代的手机摄影不再只是记录生活和表现心情的一种方式,更成为利用手机社交软件分享生活和传递观点的手段,图片语言成为手机用户之间最直接的交流沟通方式。

  手机摄影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摄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随手一拍成为体味生命、表达观点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民艺术"。

  参考文献:

  1.唐东平。摄影作品分析[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2.李晓洁。穿越图像的艺术:摄影作品的阅读和理解[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3.周浒,金宏奎。浅析社交媒体时代的手机新闻摄影传播[J]。新闻知识,2013(3)。

  4.周浒。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手机新闻摄影传播分析---以Instagram为例[J]。今传媒,2013(3)。

  5.[英]莉兹·威尔斯等着。摄影批判导论(第4版)[M]。傅琨,左洁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6.陈曦。从"随手拍"看手机摄影的发展趋势[J]。神州,2013(2)。

  7.向卫东,张楚。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摄影手机与手机摄影[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8.李想。手机摄影影像作者情感表现与传达研究[J]。大众文艺,2013(1)。

  9.蔡玮炜。图片时代的手机摄影小谈[D]。南京师范大学,2015。

  10.张帆。手机摄影艺术的发展与表现[D]。苏州大学,2016。

  11.范磊明。社会化媒体中的手机摄影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

  相关阅读:传媒评论新闻传播论文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