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扶持人口较少发展政策的满意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1省区685份调查问卷数据

发布时间:2020-03-02所属分类:文史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随着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政策力度和项目资金不断加大,政策满意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曰益成为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政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的问题。本文利用2015-2016年的685份调查问卷数据,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满意度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影响因

  摘要:随着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政策力度和项目资金不断加大,政策满意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曰益成为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政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的问题。本文利用2015-2016年的685份调查问卷数据,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满意度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访者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总体满意度较高,最不满意的是生态保护政策、文化卫生政策、教育培训政策。而受访者对政策了解度、政策合理度、政策结果可信度和政策监督有效度是显著影响政策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扶持人口较少发展政策的满意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1省区685份调查问卷数据

  关键词:人口较少民族;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索

  一、引言与文献回顾

  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是我国的欠发达地区,也是国家精准扶贫的主战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扶持政策。特别是《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 ̄2010年)》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国家将人口较少民族作为一个类型开展专项政策扶持。中央和地方投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资金逐年增加,从2005-2010年的37.51亿元增加到2011 ̄2014年66.07亿元再到“十三五”时期中央财政预算内每年投资8亿元。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人口较少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具备了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的基础和条件。《“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把“建立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实施情况评估”纳人督促检査的重要内容。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以下简称“扶少政策”)的满意度水平如何?对政策的内容、执行过程及效果是否满意?哪些因素影响了对扶少政策的整体评价?本文采用调査问卷分析法定量分析和评价受访者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对提升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满意度以及进一步提髙扶少政策的绩效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期刊推荐:《青海民族研究》简介:《青海民族研究》系民族学类学术刊物。主要发表有关民族学、社会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藏学、蒙古学、民族语言学、民族民俗学、民族经济学、民族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特别注重对青海高原诸世居民族历史和现状的研究。 欢迎学风严谨、言之有理有据、论证严密、文字精确流畅的学术论文投寄本刊。

  政策满意度评价源于“顾客满意度理论”,它兴起于Card〇z〇(1965)发表的“顾客的投入、期望和满意的实证研究”,此后F〇mell(1983)提出了顾客满意度指数(CustomerSatisfactionIndes,简称CSI)。近年来,我国政策满意度研究领域主要为农业补贴政策、惠农政策、农村医疗合作政策、农技推广政策、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农业合作社扶持政策、扶贫政策等诸多领域,一般采用结构方程、层次分析法、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政策绩效与满意度影响因素。通过文献分析可知,影响政策满意度的因素主要为:一是受访者的个体特征。张冬平等(2011)、李洁等(2016)发现户主受教育程度与政策满意度间正相关显著,傅雪梅等(2016)认为农户文化程度越高,政策理解力和获取意愿更强,对政策扶持力度和落实情况的心理预期越高,满意度反而越低。肖云等(2012)发现年龄对扶贫政策满意度有正向影响。李道和等(2013)发现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居住地等对合作社扶持政策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卞琦娟等(2013)认为农户年龄、宗教信仰是影响新农保政策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和重要因素。二是政策了解度。张冬平等(2011)认为农户是被动接受者,是否了解政策与良种补贴政策满意度间不相关。杜浦等(2012)认为对政策的了解度与农机燃油补贴政策的满意度有较显著影响。肖云等(2012)认为扶贫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导致扶贫满意度低;资金漏出、贫困户确定多重标准等不公正现象降低了政策满意度。卞琦娟等(2013)认为农户对新农保政策了解度在1%水平上显著。朱玉福(2015)指出67.2%的受访民众非常了解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24%的人了解一些但不清楚政策,仅8.8%的人完全不了解该政策I耿新(2015)认为人口较少民族群众参与政策的机会和积极性较低,成为“旁观者”14)。汪月(2017)认为麻江县对“扶少政策”宣传力度较弱,仅25.9%的受访者非常了解政策P1。三是政策参与度。Michener(1998)、Corusand0zanne(2012)等认为利益相关者实质性参与有利于达成有效率的决策[6i。刘祥琪等(2012)发现事先与农民协商征地补偿水平会显著提升征地满意度。四是政策过程合理度。王延中等(2010)发现作为中间变量的医疗机构评价、医护人员评价、药品评价直接影响农村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傅雪梅等(2016)认为政府扶持力度越大,政策满意度越髙。五是政策结果可信度。杜浦等(2012)认为对政府管理部门工作和农机燃油补贴程序的满意度对农资综合直补政策满意度的贡献率位居前两位。柳清瑞等(2012)认为政策信任程度、财政补贴信心、参保意愿程度、服务态度等对新农保政策满意度的影响最重要。卢海阳等(2016)发现对公共政策及政府的工作越满意,对政府的信任会显著提高。

  上述文献研究发现,现有成果多是评估政策的了解度、参与度和满意度,缺乏从满意度影响因素视角来分析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这一特殊政策。同时有必要将政策监督等变量纳入分析模型,以全面了解政策的影响因素。

  二、研究思路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思路

  笔者在参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期评估及终期总结评估、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两个率先”建设情况等调研时了解到,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主要包括财政税收、金融服务、产业扶持、干部人才、教育培训、扶贫开发、生态保护、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共9类政策,对上述9类政策的评价都会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总满意度。因此,本文基于满意度理论,利用11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省区的685份调査问卷数据,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满意度为因变量,以性别、民族、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区域等6个人口特征以及政策了解度、政策参与度、政策过程合理度、政策结果可信度、政策监督有效度等作为自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来研究扶少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从而揭示其政策含义,以期为优化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课题组于2015年7月-2016年8月在云南、黑龙江、新疆、广西、贵州、青海等11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40个民族间开展的问卷调査,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在调査内容的设置上,从政策执行过程的层面选取了18个重要指标。问卷对象的选择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将人口较少民族数量最多的三个省份(云南省、新疆、黑龙江)作为重点调研地区,并与云南德宏州、新疆喀什市和吉木萨尔县、黑龙江黑河市爱辉区等民族工作部门合作在人口较少民族乡、人口较少民族行政村内进行随机等距抽样选定样本;二是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访谈中南民族大学、喀什大学等髙校人口较少民族在校生。本次调研共发放750份调査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85份,有效回收率91.33%。调査内容包括了受访者的人口学特征,政策过程评价以及9类分项政策的满意度。本调査没有在全国所有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范围内随机抽样,相关结论并不能推论人口较少民族总体,但希望一定程度上可说明影响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满意度的情况(见表1)。如表1,在685位受访者中男性(377人)比女性(308人)多10.2个百分点。从民族因素来看,人口较少民族占比接近三分之二,这与政策的受益对象是人口较少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群众有关。从被调査者年龄和文化程度交叉分析表可知,占比最大的对象是29岁以下的大学生,这与委托中南民族r大学师生实施调研有一定关系。从职业分布来看,8I种职业类型的分布较平均,其中“政府民族工作部¥门”占比较高(16.1%),这与该政策主要由地方民族工作部门负责综合协调、信息反馈、督査、监测和评^估等工作有关。夾

  三、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满意度评价

  (一)总体满意度评价满意

  测量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满意度采用逆向陚值,根据李克特量表法将政策满意度Z(l=非常满意;2=满意;3=—般;4=不满意;5=非常不满意)作为因变量。理论中值为3,分值大于3则为不满意状态,分值小于3则为满意状态。受访者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总体满意度的平均值为2.1503,位于“满意”和“一般”之间,说明当前受访者对政策的总满意较高。从表2来看,受访者认为“满意”的比例最高(42.3%),其次为“一般”(27.8%)。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之和高达66.6%,而“不满意”与“非常不满意”之和仅5.6%。可见受访者对政策满意度非常之高,印证了扶少政策的实施效果有目共睹,体现了民族间事实上的平等。

  (二)单项满意度评价

  本文进一步分析财政税收、金融服务、产业扶持、干部人才、教育培训、扶贫开发、生态保护、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共9类具体政策。其中,评价最高的两项分别为财政税收政策(得分2.05分)、扶贫开发政策(得分2.06分)。9类政策中“非常满意”和“满意”比例之和总体位于59.8 ̄72.9%之间,其中财政税收政策(72.9%)、扶贫开发政策(70.7%)排在满意度前两位,说明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等政策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得到了较好落实,经济开发政策因群众直接受益广、参与度高而受到高度评价;或许基于大部分群众的利益考虑,满意度较高的项目集中在经济类政策,满意度次高的是民生保障类政策,如教育培训(69.7%)、社会保障(67.8%)和干部政策(65.8%)。

  从9类政策的均值来看,最不满意的是生态保护政策,平均得分为2.29分,群众居住的乡村加强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愿望特别强烈。“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两者比例最高的分别为生态保护(9.6%)、文化卫生(7.8%)、教育培训(6.4%),可见群众对自身生活保障有关的环境、文化卫生、教育水平等关注度更髙,政策满意度的敏感性更强,说明受访者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迫切要求和现实需求目前还存在提升空间。

  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1.政策了解度较低

  受访者对政策不了解、一般了解、很了解的比例分别为15.6%、68%和16.4%;受访者认为其他群众对政策了解度和知晓度的评价则更低:不够了解、一般了解、不清楚的比例分别为41.9%、39.9%、5.9%,认为很了解的仅占12.3%。相对而言,受访者更关注政策内容,而对政策制定程序与过程的了解度较低,对政策“不了解”的比例高达62.8%。调研访谈发现,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了解最多、谈论最多的是村干部或能人。这说明,扶持政策在基层落实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信息孤岛等问题。无论政府扶持力度有多大,关键问题在于宣传方式和条件,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不知晓相关政策内容,既便满足条件,也无法获得相应的支持和帮扶。相对而言,由于人口较少民族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获知政策信息的渠道多为听村干部介绍具体的扶持项目,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系统了解政策的扶持对象和政策内容。

  2.政策参与度较高

  受访者对政策参与度评价较髙,63.9%的受访者及家人享受过政策,在享受的政策类型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升学加分政策(46.6%)、产业扶持政策(5.4%)、公务员录取政策(2.6%)。69.9%的基层干部和群众也更愿意参与到政策制定上来。

  3.政策过程合理性评价较高。

  扶持人口较少发展政策的过程分为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3个环节'采用7个指标对政策过程的合理性评价均高于77.9%。其中政策实施环节的认可度最髙(90.8%);其次为政策评估环节,3个二级指标合理性评价分别为政策评估指标体系(88.8%)、政策评估程序(83.4%)、政策监督程序(78.6%)。政策制定环节的合理性评价相对最低,3个二级指标合理性评价分别为政策目标设定(82.5%)、责任部门划分(79.6%)、政策制定程序(77.9%)

  4.政策结果可信度较高

  从调研数据来看,76.3%的受访者认为基层干部能公平公正地执行政策过程。70.2%的受访者认为对政策的评估过程是“有效的”;69.6%的受访者认为已开展的政策评估结论“大部分真实可信”,24.8%认为结论“真实可信”,仅5.6%的受访者认为“不可信”或“完全不可信”。目前,人口较少民族行政村无专职统计人员,统计工作多为村干部兼职,受访者不了解政策数据的来源和评估结论的用途可能导致满意度降低,如11,8%受访者认为上报的人口较少民族统计监测数据不科学,43.5%的受访者“不清楚”统计。

  5.政策监督有效度较好

  受访者对政策的监督环节评价较髙,35.8%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对扶持政策进行了有效监督,而认为监督完全无效的比例仅为1.5%。59.8%的受访者认为政策监督体系是健全的,但也有40.2%的受访者持相反意见。同时,政策过程合理度评价中,高达21.4%的受访者认为政策监督程序不合理。

  (二)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基于前文文献分析,本研究将受访者人口因素(控制变量)、政策了解度、政策参与度、政策过程合理度、政策结果可信度、政策监督有效度等作为自变量同时进人回归模型(结果如表3),由此可以得知:

  第一,受访者人口特征变量中仅年龄与总体政策满意度之间关系显著(Sig.=0.004),即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满意度随着其年龄的增大而提高。这可能是因为年龄较大的人享受的政策的类型相对较多,享受的政策内容相对全面。从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来看,不同民族间、不同省份之间对政策满意度的评价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各民族实现了政策事实上的平等,国家层面对政策的区域层面的执行情况较为公平公正。

  第二,政策了解度、政策过程合理度、政策结果可信度、政策监督有效度等也均与政策满意度关系显著,且影响均为正。其中,政策了解度、政策结果认可度、政策监督评价均在0.1%水平上显著。而政策参与度与政策满意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研究结果表明:其一,当前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满意度总体比较高,处于“满意”和“一般”之间。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深受群众的衷心拥护,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待民族和民族问题不因民族人口规模的多少和发展程度的先后而有区别,体现了党和国家充分保障每个民族的权益和主人翁地位。其二,进一步分析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可知,人口特征变量中仅年龄与政策满意度显著相关,地区、性别、民族、学历、行业均与政策满意度无显著差异;政策了解度、政策过程合理度、政策结果可信度、政策监督有效度等也均与政策满意度关系显著。

  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根据政策受益对象,更加细化政策内容,以满足不同年龄群众的政策需求。即对18岁以下的人群加强教育扶持力度,增加教育投人;对人口较少民族高中生实行专项招生计划,进一步提高人口较少民族高等教育水平;对在家务农的群众增加技能培训。二是政策的了解度。前述分析,受访者“很了解”政策的比例仅为16.4%。今后,应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栏、广播、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让群众了解政策的来龙去脉,使各民族共享扶持成果,凝聚起各民族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共识。三是提髙政策的参与度。应注重发挥人口较少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释放政策红利与激发人口较少民族群众的内生动力相结合。进一步提髙群众对环境、文化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的认可度。四是提高政策监督过程的有效度。应对《“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终期评估,建立规划实施情况年度报告制度。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 SSCI 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