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焚烧厂渗滤液厌氧出水组合工艺深度处理中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2所属分类:工程师职称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采用(改性预处理-管式超滤)+两级DT+树脂吸附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厌氧出水,中试实验结果表明:混凝沉淀-管式超滤单元运行稳定,且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降低浊度,对COD的去除率41.8%,对总硬的去除率28.1%;DTRO单元运行压力上

  [摘要]采用“(改性预处理-管式超滤)+两级DT+树脂吸附”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厌氧出水,中试实验结果表明:混凝沉淀-管式超滤单元运行稳定,且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降低浊度,对COD的去除率41.8%,对总硬的去除率28.1%;DTRO单元运行压力上涨平稳,污染物去除率高,其中COD、氨氮去除率分别达99.2%、99.2%;该组合工艺系统稳定可靠,出水COD25mg/L、氨氮1.6mg/L,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是一种可行的工艺。

焚烧厂渗滤液厌氧出水组合工艺深度处理中试研究

  [关键词]焚烧厂厌氧出水;改性预处理;管式膜;两级DT;树脂吸附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逐日增长[1],目前我国平均每人每天垃圾产量为0.8~1.1kg,并以10%的速率逐年增长,预计到2030年将会达到4.09亿吨,到2050年达到5.28亿吨[2],生活垃圾处理也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目前垃圾无害化处理主要为卫生填埋、焚烧[3],但从生活垃圾的产量及增长率来看,垃圾焚烧比卫生填埋更适应我国国情。焚烧法处理垃圾具有占地少,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程度高的特点,同时垃圾料坑会产生大量渗滤液[4]。

  垃圾焚烧厂渗滤液为垃圾在料坑堆存5~7d的发酵过程中所产生,跟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差异很大,具有新鲜垃圾渗滤液的典型特征:COD、BOD5含量高,可生化性较好[5]。针对高浓废水,通常采用厌氧-好氧组合处理工艺[6-7],随着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近年来常用的处理工艺是预处理+生化(厌氧+好氧+MBR)+深度处理[8-10],该工艺目前应用广泛,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整体系统回收率较低,一般在50%~60%左右,其生化好氧系统占地面积较大,土建投入较大,考虑生化好氧系统碳氮比平衡的问题,前端的厌氧系统经常被抑制,没有发挥厌氧系统的最大产能,同时系统运营操作要求高,自控性较低。

  DTRO技术起源于德国,并于上个世纪90年代在德国的Ihlenberg建成第一座DTRO设备处理垃圾渗滤液工程由于DTRO具有敞开式流道、湍流式流态,不易污染等特点,DTRO系统具有启动快,产水稳定,因此,适用于垃圾渗滤液原水的处理,特别是一些含盐量较高,碳氮比严重失调的老龄垃圾场渗滤液处理上,得到广泛的运用[11-12]。但由于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水质特性不同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其悬浮物高,而且还有油类,不宜用膜技术直接进行处理。

  渗滤液经过厌氧处理后,难降解大分子有机物基本被降解成小分子有机物,水质变的相对比较简单,有机物浓度的极大的削减,如果此时对厌氧出水稍加预处理,然后采用以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站厌氧出水为处理对象,建立“改性预处理+TUF+两级DT+树脂吸附”组合工艺深度处理焚烧发电厂垃圾渗滤液厌氧出水,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释放厌氧产能,无需担心后续好氧池碳氮比失调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大节约现场用地,提高系统的自控性,降低调试运营难度,另外也能一定程度降低投资成本。在本论文中,将考察改性预处理+管式膜、两级DT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以及该工艺产水的达标情况。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装置

  实验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IC厌氧出水先打到搅拌反应罐;然后投加NaOH药剂调节pH=10左右,搅拌30min进行反应,然后进入沉淀罐沉淀2h;取沉淀后的上清液进入超滤系统过滤;超滤浓缩液回流至反应罐,超滤产水经加酸回调后进入两级DTRO系统;DTRO产水经树脂罐吸附氨氮后达标排放。本论文采用的中管式超滤实验装置及DTRO实验装置由厦门嘉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水质分析

  本论文中渗滤液厌氧出水取自山东某垃圾焚烧厂,其主要的水质指标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IC出水中氨氮还是比较高,有机物被大量的降解,出水COD为5500mg/L;厌氧出水电导率、氨氮、总碱度均较高。

  渗滤液处理系统出水水质应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见表2。

  1.3分析方法

  COD检测采用重铬酸钾法(GB11914-89);氨氮检测采用纳氏试剂法(HJ535-2009);钙镁离子和总硬度检测采用EDTA滴定法(GBT7477-87);pH检测采用采用pH计(雷磁DDS-11A)。

  2结果与讨论

  2.1改性预处理-管式膜实验

  IC厌氧出水经投加NaOH调节pH进行水质改性混凝沉淀预处理;沉淀后上清液进入管式膜设备,产水进入两级DTRO单元进行处理,浓缩液返回前端跟IC厌氧出水混合后经加药混凝沉淀再进入管式膜处理;管式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降低浊度。

  2.1.1管式膜膜通量变化

  实验控制入口压力为0.3MPa,出口压力为0.15MPa,操作温度为32~35℃,浓缩液的排量为产水量的15%~20%,膜通量随运行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本次实验共运行94h,初始膜通量为67LMH,终点膜通量为55LMH,运行时间内膜通量衰减18%,管式膜运行稳定。

  2.1.2管式膜对悬浮物截留效果

  超滤产水截留效果如图3所示(以浊度计),超滤进水(IC厌氧出水)浊度为1463NTU,超滤产水47NTU,超滤产水浊度去除率96.8%,悬浮胶体已大部分去除,结合表2-1可知TUF单元去除了IC产水中41.8%的有机物,对总硬的去除率为28.1%,由于IC出水的碱度比较高,采用氢氧化钠调节pH=10,可以使部分钙、镁形成沉淀去除,另外,IC厌氧出水中还是有一部分大分子有机物,这可能是难生物降解的腐殖酸类物[13],这类有机物一般是带有负电,因此可能会与碳酸钙、碳酸镁或氢氧化镁沉淀物质吸附而被管式超滤膜去除,硬度或有机物对于后续DTRO膜系统可能存在比较大的污染风险[14],采用TUF对这部分有机物和硬度去除,有利于后续DTRO膜系统的稳定运行。

  2.2两级DT实验

  超滤产水经调酸至6.5,然后加5ppm阻垢剂进入两级DTRO系统进行处理,其中膜污染主要集中在一级DTRO,因此DT系统膜运行情况主要考察一级DTRO。

  2.2.1一级DTRO膜运行情况

  超滤产水进入一级DTRO系统,控制膜通量不变,考察入膜压力变化情况,设置产水膜通量为8.51LMH,系统收率控制在60%。入膜压力及入膜温度随运行时间变化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本次实验共运行94h,温度波动范围较大,为16~21℃,所以入膜压力也会存在一定的波动,为63~70bar,DTRO整体上运行压力上涨较为平稳,DTRO系统运行稳定。

  2.2.2两级DTRO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两级DTRO系统对各指标去除效果见表3:

  由表3可知,两级DT系统对污染物去除率高,COD去除率达99.2%,氨氮的去除率达99.2%;其中一级DT产水COD为230.0mg/L,氨氮为219.8mg/L,不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COD为50.0mg/L,氨氮为5.0mg/L;二级产水COD为25.0mg/L,能够满足排放标准,但氨氮为23.9mg/L,不能满足排放标准。因此两级DTRO系统处理超滤出水,COD能够达标,氨氮不能达标。

  2.3树脂吸附氨氮实验

  为了保证氨氮达标,在DTRO系统后端再接树脂罐进行吸附脱除氨氮,吸附时间30min,氨氮的去除效果见图5:

  如图5可知,两级DT出水经树脂吸附后,氨氮由23.9mg/L将至1.6mg/L,能够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中氨氮5mg/L的要求。

  相关论文您还可以参考:污水处理相关的论文文献

  3结论

  采用“改性预处理-管式超滤+两级DT+树脂吸附”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IC塔出水,其中主要的结论如下所示:

  (1)改性预处理-管式超滤实验共运行94h,初始膜通量为67LMH,终点膜通量为55LMH,运行时间内膜通量衰减18%,管式膜运行稳定,且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降低浊度,TUF对改性预处理后的IC出水的COD去除率41.8%,总硬去除率28.1%。

  (2)一级DT实验共运行94h,膜柱运行压力平稳,DT系统运行稳定。

  (3)IC厌氧+(混凝沉淀-管式超滤)+两级DT+树脂吸附工艺出水COD25mg/L、氨氮1.6mg/L,出水稳定,能够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论文作者:郑飞龙1,都军东2,学贤1,蒋乾虹1,方艺民1,张建发1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