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22所属分类:教育职称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推普脱贫攻坚计划(2018-2020)》和青海
摘要: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推普脱贫攻坚计划(2018-2020)》和青海省《实施方案》及《青海省脱贫攻坚绝对“清零”行动方案》明确指出了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学校作为普通话推广的重要场所,对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其中教师作为传授知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媒介,其普通话水平也引起了广泛注意。基于此,笔者对青海民族地区高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关键词:海北藏族自治州 门源回族自治县 教师普通话
引言
一、普通话使用频率
青海民族地区高中教师相对而言文化水平较高,而且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接触和使用普通话的频率较高。普通话作为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是学生日后发展的必备技能,因而普通话的学习也更多的进入课堂。在这样的形式下,教师课堂普通话的使用频率更为频繁。在日常生活中,高中教师普通话的使用水平也较常人高,但相对而言,普通话使用环境有限,因此使用频率也有限。一门语言的掌握,最重要的是应用。缺乏适合的环境,语言就无法真正的生根。青海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聚集,群众普通话掌握程度较差,受语言环境限制,高中教师普通话使用频率有限。
二、普通话理解水平
海北藏族自治州内回族人约占总人口的1/4,藏族人约占总人口的1/5,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较多。相对而言,少数民族语言使用者较多,普通话使用者相对较少。但普通话作为国家规定的全国通用语言,而汉字作为国内通用的最广范围使用的文字,在少数民族地区已经推广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而高中教师作为州内接触和使用普通话最为频繁的人群,对普通话的理解基本不成问题,可以进行基本的交流与沟通。
三、普通话表达水平
高中教师普通话的表达水平整体合格,但仍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
1.口语方面
高中教师普通话的表达总体而言,较为流利,但教师们在表达方面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在州内生活时间久,对普通话的接受程度有限,其普通话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而一些年轻的教师,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普遍较强,对普通话的接受程度也更高。而且,受少数民族语言影响,教师们的普通话发音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发音错误,或者是音调的不正确。
2.词汇方面
总体而言,州内高中教师在词汇方面较为缺乏。根据调查总结,一些用于日常交流的词汇,而教师所授课业相关的一些词汇,教师们可以熟练的掌握和应用,但一些应用频率较少的、内涵较为复杂的词汇,教师们还无法熟练的应用,词汇量较少。
3.语法方面
语法是普通话表达中较为困难的一个部分,州内教师受少数民族语言环境影响,普通话的语法方面或多或少携带少数民族语言表达的习惯,虽不影响整体语句的理解,但一些虚词的使用较为频繁,语序也稍有不妥。在授课时,教师的语法也存在问题,语句成分或有缺失,词汇搭配或有不当,语言表达不够简洁,不够明了,无法给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板。
四、普通话书写水平
根据调查分析,省内民族地区高中教师在普通话书写方面基本合格,但还存在以下问题,笔者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成分残缺
教师在使用普通话进行书面表达时,语法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一些语句结构混乱,主语或宾语时有缺失。例如一位教师写下的句子,“对于教师,以学生为本。”我们可以大致明白其所要表达的意思,但语言结构出现错误。
2.搭配错误
高中教师在书写时偶有词语搭配不当现象,如一位教师写到:“我摇曳着身子,羡慕着休眠的小动物。”动词及其宾语的搭配,名词及其定语的搭配,以及很多约定俗成的搭配都较为复杂。教师们偶尔会出现搭配不当的情况。
3.句式杂糅、成分赘述
这类问题在教师中也是偶有出现,例如一位教师写到,“后来,我走上从教在这伟大的师资队伍里,...”。
4.标点符号使用不当、错别字频出
高中教师在书写汉语时,出现错别字的情况较为频繁,“那”和“哪”,“拨”和“拔”等是较为常见的一些错误类型。
相关论文推荐:论为何加强对普通话水平等级的教育
总结
为了解青海民族地区高中教师普通话水平,笔者在州内进行的广泛的调查,结果显示,高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较普通人而言是良好的,使用频率和理解能力都合格,可以利用普通话进行基本的交流。在普通话的表达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包括不同表达方式上表达能力的差异以及不同教师人群之间表达能力的差异。总体而言,高中教师群体口语表达能力较强,基本可以完整表述自己要表达的思想,但词汇储备量较少,语法也偶有错误。在书写方面,问题较为突出,语法和汉字规则使用上都存在不足。高中教师群体应设法提高普通话水平,同时根据个人情况,对普通话进行专项训练,以提升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