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高校教师网络教学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5所属分类:教育职称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从技术接受的角度研究教师网络教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高校教师网络教学行为现状,以技术接受模型(TAM3)为基础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提出研究假设,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网络教

  [摘要]从技术接受的角度研究教师网络教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高校教师网络教学行为现状,以技术接受模型(TAM3)为基础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提出研究假设,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网络教学行为意向有积极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有积极正向影响;系统实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和网络教学行为意向有积极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有积极正向影响;技术复杂性对感知易用性和网络教学行为意向有积极正向影响;网络教学经验对高校教师网络教学行为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教学动机对高校教师网络教学行为意向影响不显著。最后,从改善网络教学环境与条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教师网络教学行为价值意向等几方面给出建议。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高校教师网络教学行为研究

  [关键词]技术接受模型;高校教师;网络教学行为;结构方程模型

  一、前言

  信息技术必须首先被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所接受、理解和创造条件来使信息系统能够适应各种人类群体,这是信息技术领域一个高优先级的研究课题[1]。目前,网络教学在高校尚处于起步阶段,高校教师是否会用、能否使用以及如何应用等问题仍然困惑着高校教学的领导者、管理者和研究者,因此,对教师的网络教学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高校网络教学的实施。在高校教师网络教学行为的研究和实践中,研究者多关注于高校教师对网络教学的态度、网络教学中教师所应承担的职责与角色、高校教师从事网络教学的时间投入与工作量问题,等等[2]。这些研究的着眼点在于教师态度和信念对网络教学行为的影响,忽视了对教师态度和信念受外部环境影响,进而影响教师网络教学行为的研究。从心理行为出发研究个体对信息技术接受的理论模型较多,比较典型的有理性行为理论(TheoryofReasonedAction,TRA)、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TAM)[3]等,虽然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在预测一般社会行为方面得到了证实,但在预测和管理人们的网络行为方面却有待进一步验证[4]。而由戴维斯(Davis)教授在1989年率先提出的技术接受模型(TAM),是用来解释用户对信息系统接受时提出的一个理论模型,随着TAM理论模型的不断完善,该模型的解释能力从最初的10%显著提升至目前的60%[5]。因此,采用技术接受模型的综合模型来研究高校教师的网络教学行为将有助于提高研究的科学性。本研究正是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来分析、构建网络教学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这对于提高网络教学的效果,促进网络教学应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技术接受模型及其扩展模型。技术接受模型是Davis等人运用理性行为理论(TRA)到管理信息系统,以个体信念、主观态度、行为意向以及外部变量等因素,解释和预测用户对信息技术接受程度时提出的一个理论模型[6]。依据技术接受模型,影响用户接受技术的关键因素有两个:感知有用性(PerceivedUsefulness,PU)和感知易用性(PerceivedEaseofUse,PEOU)。其中感知有用性是个人主观上认为使用某一项特定技术系统能够提升个人工作绩效的程度,而感知易用性是个人主观上认为使用某一项特定技术系统时个人所应付出的努力程度[7]。鉴于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因素并不清楚,部分学者对技术接受模型进行了扩展和完善,Venkatesh和Davis在TAM的基础上提出了TAM2[8],Venkatesh和Bala整合了TAM和TAM2,提出了TAM3[9],如图1所示。在TAM3中,Venkatesh和Bala认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受个体差异、系统特征、社群影响、便利条件等四种不同类型的因素决定,同时受经验、自愿性两个调节变量的影响。个体差异是指个人认为个性特征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系统特征是指个人对系统有用性和易用性的感知,社群影响是个体对社会过程和机制促使个人形成信息技术能力的感知,便利条件是社会对个人使用信息技术的支持[10]。图1技术接受模型的整合模型(TAM3)

  三、研究模型的构建

  对高校教师网络教学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高峰等人以技术接受模型和使用整合理论(UTAUT)为基础,以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促进条件等因素来解释高校教师持续使用网络教学方式的意向,结合年龄、性别、经验和自愿性四个调节变量,探讨了北京大学等四所院校的教师网络教学方式的采纳行为[11]。该研究为我们进行此项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该研究本身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把外部影响因素分得过细,虽然UTAUT模型综合了各家之长,能够很好的解释教师采用网络教学方式的原因,但是缺乏促进教师采用网络教学方式的有效方法[12]。TAM3模型与UTAUT模型相比,主要优势在于其全面性和潜在的实践价值,在指导高校教师采用网路教学方式方面有一定的可操作性[13]。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教学调研和理论思考,依据技术接受模型的整合模型TAM3得出高校教师网络教学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如图2所示。

  从图2来看,研究模型的核心仍然是技术接受模型TAM3,教师网络教学行为受行为意向的影响,而网络教学行为意向受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依据TAM3,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受个体差异、系统特征、社群影响、便利条件等四种不同类型的因素决定,同时受网络教学经验和网络教学动机两个调节变量的影响。本研究从用户采用网络教学方式的经验与自我效能感方面研究个体差异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把便利条件具体化为技术复杂性,通过主观规范研究社群影响,通过系统实用性研究系统特征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

  四、研究假设的形成

  形成研究假设之前,我们需要对相关概念作简单界定。排除单一模式的远程教育院校(如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或在招生、教学活动、考核方式、学位证书的发放方面都独立于其母体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学中所采用的并不是完全的网络教学模式,高校教师都把网络教学作为传统面对面教学方式的一种补充与扩展[14]。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本研究中的网络教学行为等同高峰《高校教师网络教学方式的采纳和使用》中所界定的概念,指在高校教学中,利用因特网或专业的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提供的教学服务[15]。教师所采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如天空教室、Blackboard、Moodle等,这些网络教学平台功能完善、技术成熟,教师在平台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提供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与研究性学习,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学习。一些高校教师正尝试运用免费网络服务,如邮箱、网盘、博客、QQ群、优酷视频等构建面对面教学和网络教学混合的学习模式[16]。高校教学中一般采用补充式网络教学和混合式网络教学两种方式[17]。另外在研究模型中,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教师实施网络教学行为时的主观感知。从感知有用性角度,是指教师认为开展网络教学会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缩短教学时间的程度,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等。从感知易用性角度,是指教师认为开展网络教学的难易程度,教师越能熟练开展网络教学,也就越倾向于使用网络教学方式,越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18]。Davis指出,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存在显著的直接的影响。在另外四个外部变量中,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开展网络教学时,对自身能力的一种判断,指出教师自身因素对开展网络教学的影响。Wang&Wang(2009)的研究表明,在基于网络的教学系统中,自我效能感与感知易用性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19]。系统实用性是系统特征与教师需要之间的匹配程度,如教学相关性、教学质量、调节因素等[20]。Chang&Tung(2008)的研究表明,系统实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和行为意向有直接的影响。主观规范是社会因素对主体行为的影响,如其他人的态度和行为、社会压力等。在网络教学行为中,Yuen&MA(2008)的研究表明,主观规范对感知有用性和行为意向有直接的影响[21]。技术复杂性是开展网络教学活动所需技术水平对教师感知易用性的影响。如果所需技术水平效高,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新技术,那么教师开展网络教学活动的期望会降低。

  高校教师的网络教学行为受网络教学行为意向决定,而从网络教学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可以看出,网络教学行为意向受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共同决定,同时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产生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又同时受到自我效能感、系统实用性、主观规范、技术复杂性等四个外部变量的影响。根据以上分析,形成如下研究假设。

  H1:感知有用性对网络教学行为意向有积极的直接的影响;

  H2: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有积极的直接的影响;

  H3:感知易用性对网络教学行为意向有积极的直接的影响;

  H4:自我效能感对感知有用性有积极的直接的影响;

  H5:自我效能感对感知易用性有积极的直接的影响;

  H6:系统实用性对感知有用性有积极的直接的影响,并通过感知有用性影响网络教学行为意向;

  H7:主观规范对感知有用性有积极的直接的影响,并通过感知有用性影响网络教学行为意向;

  H8:主观规范对感知易用性有积极的直接的影响,并通过感知易用性影响网络教学行为意向;

  H9:技术复杂性对感知易用性有积极的直接的影响。

  五、实证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本研究中调查研究的对象为普通高等学校正在实施或正在尝试实施网络教学活动的教师,从中抽取部分教师开展实证研究,样本的选取充分考虑到教师的性别、年龄、开展网络教学的年限等因素。高峰在《高校教师网络教学方式的采纳和使用》中得出结论,社会影响和促进条件会直接影响高校教师网络教学行为倾向,进而影响教师的网络教学活动[22]。因此,在问卷的编制阶段充分考虑了现有的研究成果。

  研究模型中的潜在变量都是不能直接测量得到的,为了确保调查问卷的质量,我们对研究模型中的潜在变量进行操作化处理,即确定每个潜在变量的测量项目。调查问卷中的测量项目主要来源于自编项目,我们首先对网络教学行为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与教师非正式访谈、交流的情况,制定了一套初始量表。为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正式调查之前,进行了预试,被试为8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其中4位专家来自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位专家来自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还有2位专家来自于《教育测量与评价》杂志社。他们对调查问卷中的题项提出了不少建议,并通过电话或面谈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反馈。根据专家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反馈意见,我们对问卷中的题目、内容的适当性、措词等进行了增删或修改,形成了最终的调查问卷。

  最终制定的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测量个人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学科背景、职称、开展网络教学年限等;另一部分是研究模型的核心部分,共有23个题目,分别测量感知有用性(4个题目),感知易用性(4个题目),自我效能感(3个题目),系统实用性(3个题目),主观规范(3个题目),技术复杂性(3个题目),行为意向(3个题目)。调查问卷第二部分的23个测量题目均采用5点李克特量表法计分,用1-5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普通高等学校正在实施或正在尝试实施网络教学活动的教师,因此研究选择了湖南、辽宁等省六所高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其中包括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南大学、湖南大学)、3所省属院校(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1所高职院校(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8份,有效问卷282份,有效率98%。调查时间从2013年6月8日至2013年9月10日,历时近3个月。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17.0,先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构进行编码,然后将有效问卷数据输入,再进行统计分析。模型验证分析工具是Amos7.0。

  1.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的样本是中南大学等6所高校正在使用或正在尝试使用网络教学的教师,有效问卷数为282份,其中各所学校有效问卷数如表1所示。样本中女教师数量多于男教师,占62.5%;调查对象的年龄集中在20-40岁,占90%,其中又以30-40岁左右的教师居多,占60%;职称主要分布在副教授和讲师,占71%;开展网络教学的年限主要分布在2-5年,占60%,开展网络教学达5年以上的教师很少,只占16%,而正在尝试实施网络教学的教师为24%;开展网络教学动机主要是自身愿望、课程内容、为了学生与同事推荐等。

  2.测量模型分析

  为了判断我们建构的研究模型是否合适,在结构模型分析之前先进行测量模型分析,以验证研究模型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也就是研究人员对于相同的或相似的现象(或群体)进行不同的测量(不同形式的或不同时间的),其所得的结果一致的程度。所谓效度是指测量工具确实是在测量其所要探讨的观念,而不是其他观念。本研究依据荣泰生(2009)在《AMOS与研究方法》中介绍的方法对测量模型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

  (1)测量模型的信度检验。采用Cronbach’sAlpha值检验测量模型的内在信度。依据统计学相关原理,α系数值大于等于0.7,说明测量项目具有很好的信度,如果α系数值在0.35和0.7之间则说明测量项目的信度尚可[23]。本调查问卷的各测量项目的α系数值如表2所示,各测量项目α系数值都大于0.7,说明本次测量具有良好的信度。——论文作者:张思1李勇帆2

  相关期刊推荐:《远程教育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面向:各高等院校、中小学、各级广播电视大学、成人教育机构、电教机构、各级教育管理机构、教育研究机构、图书信息机构、远程教育公司、网络教育机构、教育设备厂商、教育软件开发商及关注远程教育发展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智慧论坛、学习新媒、虚拟课堂、互动平台、资源市场,打造专业性、学术性、服务性为特色的一流期刊。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