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06所属分类:教育职称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文章聚焦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进行教学改革,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效果。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项目化教学改革促进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团体辅导职业能力和基本职业能力的发展;
摘要:文章聚焦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进行教学改革,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效果。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项目化教学改革促进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团体辅导职业能力和基本职业能力的发展;经统计分析发现,男生在项目化教学中专业技能提升更为显著。文章基于教改实践和循证研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教学改革;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
0引言
实践教学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项目化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旨在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其核心目的就是让学习者培养未来职业中所需要的,且能延续其职业生涯的重要能力[1]。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多方搭建社会实践、实习实训、职业体验等实践平台,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1研究背景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是建设健康中国、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也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简称应心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应体现应用性、实践性,应拓展培养目标的专业方向,并寻求实现培养目标的合理途径,即构建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拓宽应用心理学的专业方向[2]。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急需专业性强、职业素养高的应用心理学人才。如何才能培养具有基本职业能力的应用心理学本科人才?
近年来,高校实践教学改革重视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以需求为导向的高校毕业生。但目前教学改革效果存在主观评估或证据不足的现象。实践教学改革能否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基于这些问题,本研究基于循证的思想,对参与项目化教学的应心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并进行数据分析,探索实践教学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效果。
2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综述
2.1核心概念及内涵
作为一种创新性实践教学活动,项目化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3]。项目化教学指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一个或多个项目,将教学活动与专业知识传授贯彻项目实施始终的过程[4]。本研究中开展的项目化教学为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通过自愿报名、严格审核、系统培训后直接参与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项目服务,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专业教师在项目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指导。
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能力和团体辅导的职业能力等。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5]。上世纪90年代,国内高校开始引入团体心理辅导,并证实了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有效性[6]。团体辅导是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7]。团体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途径之一。团体辅导重视师生“动态的共生互学”关系,从传统教育的“教”字当头,到以“育”为本,呼应了新时代、新教改背景下的高水准的教学水平和多元化的教学形式[8]。
2.2文献综述
项目化教学最早产生于美国,在欧美目前已形成操作性强、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德国采取“企业主导型”实践教学模式,大学生需要通过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充分的职业训练[9]。加拿大高职院校提出了CBE能力本位培养模式,强调职业教育应以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强调企业的介入和强化实践教学,充分体现了职业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中心地位[10]。在英国,有完整的证书体系,以及相应的严格的标准的资格认证制度,以促使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的实践教学与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11]。
心理学教学改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受到学者的关注。不少学者报告了对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思考和实践;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涵盖了大教学法、PBL教学法、翻转课堂、研究性教学法等。余运英、芮梦霞等报告了采用项目化教学对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但极少有文献采用质性研究或量化研究方法报告教学改革效果。
3研究过程
3.1实践教学项目
实践教学项目由高校和小学合作,由应用心理专业本科生承担小学多个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学期),高校专业教师和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共同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负责。本科生通过筛选程序进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项目,涵盖大一至大四学生。教案设计、实施教学、教学反思等环节均由本科生项目团队协作完成,同时由专业教师全程指导。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团体辅导形式开展,项目团队5人一组,其中1名指导者,4名助手;团体辅导一周一次,一次40分钟,每次根据小学生的年级和心理特点设定具体主题。
3.2研究对象
量化研究施测对象为参加项目化教学的应用心理专业本科生。共发放问卷52份,回收52份,有效问卷43份,有效率82.6%。质性研究访谈对象通过目的性采样选取5名参与实践教学本科生进行深入访谈,受访者根据年龄和访谈顺序编码为2A、1B、1C、2D和2E,每位受访者访谈时间在30分钟左右。
3.3研究工具
3.3.1关于团体辅导技术的心理健康实践教学项目效果调查问卷
量化研究采用自编“关于团体辅导技术的心理健康实践教学项目效果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信息、实践教学普遍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变化和团体辅导技能变化四个方面的内容。
3.3.2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质性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提纲。半结构访谈结构清晰、过程灵活,有利于研究者围绕研究主题深入探索受访者的感受和想法。本研究中半结构访谈提纲围绕了三个主要问题:受访者对实践教学项目的整体感受是怎样的;在实践教学项目里的收获是怎样的;在实践教学项目里的困难是怎样的。
3.4数据处理
问卷统一发放、集中填写和统一回收,选项采用正向计分;所有数据录入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访谈录音通过研究者整理、校核;采用归纳法对所收集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
4应用心理学项目化教学效果分析
4.1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发展
4.1.1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教学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环节包括设计课程、实施课程和课程反思等环节。调查数据表明,25.6%的本科生认为实践教学项目对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帮助程度在中等以上(不含中等);62.7%的本科生认为实践教学项目对实施课程的帮助程度在中等偏上;57.8%的本科生认为实践教学项目对课程反思的帮助程度在中等以上,详见图1。可见,项目化教学在课程实施方面让本科生有更大的收获,在课程设计方面仍有待提升。
4.1.2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应心专业本科生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能力
调查数据表明,60.4%的本科生认为实践教学项目在促进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理解的帮助程度在中等以上;76.7%的本科生认为实践教学项目对锻炼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帮助程度在中等以上;62.8%的本科生认为实践教学项目对积累相关教育经验的帮助程度在中等以上。访谈资料分析发现,5名受访者均认为通过实践教学项目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技术水平,2D组表示:“通过参加实践教学项目,我感觉在项目中不仅能学习到理论(知识),而且也给我一个机会去锻炼实操(技能)。”2E组也表示:“我可以知道怎么去随着小朋友们的情绪走,怎么用贴近他们的语言来表达,来引导。”
4.2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团体辅导职业能力发展
4.2.1项目化教学有利于该专业本科生提升团体辅导的综合能力
调查数据表明,项目化教学促进了应心专业本科生积极倾听、复述、联结和提问技术的显著提升。参与实践教学项目的本科生对掌握积极倾听技术的熟练程度从正态分布转为偏态分布。参与实践教学项目前,有18.6%的本科生自评为掌握积极倾听技术为中等熟练程度以上(不含中等),参与实践教学项目后,有83.7%的本科生自评为掌握积极倾听技术为中等熟练程度以上,详见图2。图2实践教学前后学生掌握倾听技术情况变化
相关期刊推荐:《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职业师范学院主办的职业教育类学术期刊。上旬刊为理论版,重在反映最新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中旬刊为应用版,重在反映职业教育办学、管理、教学等实践成果;下旬刊为综合版,以职业教育综合报道和评论为主。主要栏目:教改视点、综合研究、高等教育、中等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教育技术、德育。
调查数据表明,参与实践教学项目前,有7.0%的本科生自评为掌握复述技术为中等熟练程度以上;参与实践教学项目后,有52.8%的本科生对这项技术的熟练掌握程度为中等以上。访谈资料也支撑了数据变化:1B组认为:“作为助手,我观察到指导者是如何运用复述技术的,然后我会思考如果换做我是团体指导者,我应该怎么回应对方,然后我发现我开始慢慢能找到对方说话过程中的重点,这是我收获比较大的地方。”2D组也表示:“复述需要专注对方谈话,然后要用明确恰当的方式重新描述对方想传达的信息,我在学习中,每次都觉得使用这个(技术)比之前的熟练了好多。”
调查数据表明,应心专业本科生掌握连结技术为中等以上水平,由实践教学项目前的6.2%提升到实践教学项目后的41.5%;同样,本科生对提问技术的熟练程度为中等以上水平,由实践教学项目前的8.1%提升到实践教学后的52.8%,两种技能的掌握程度整体均呈上升趋势。
4.2.2项目化教学尤其有助于应心专业男生提升共情能力
经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参与实践教学项目前,应心专业女生掌握共情技术的熟练程度高于男生,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但参与实践教学项目后,男生和女生对共情技术的熟练程度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相对女生而言,男生通过实践教学项目提升了共情技术。原因是,女性更容易表达情感,所以女生在参与项目前共情技术的熟练程度优于男生;但男生经历专业训练也能更好地识别和表达情感,所以参与实践教学项目后,男生和女生的共情技术熟练程度无显著差异。
4.2.3团体辅导不同环节对应心专业本科生提升职业能力的性别差异
团体辅导包含活动导入、热身活动、主题活动、分享讨论和整合提升环节。统计分析表明,分享讨论环节对男生的帮助程度显著高于女生(p<0.05)。说明男生在团体辅导的讨论分享环节提升职业能力的程度显著优于女生。分析原因:其一,由于样本量小,样本量偏差带来的影响;其二,女生作为指导者更容易和小组成员建立关系,在交流中能更好地运用共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男生经历实践教学的专业训练后在建立关系、促进交流方面有更多提升;其三,可能是男生更容易掌握团体辅导中讨论分享环节内容。——论文作者:张婕,刘赢忆,刘召霞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