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论当下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育职称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4-05-28所属分类:教育职称论文浏览:1

摘 要: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的发展曾经为缓解我国技能型人才奇缺、素质不高的困境起了重要的作用,不过,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相应的技能人才需求大增,我国技能型人才需求激增与储备不足的矛盾也日益凸显,高技能人才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出现了技工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的发展曾经为缓解我国技能型人才奇缺、素质不高的困境起了重要的作用,不过,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相应的技能人才需求大增,我国技能型人才需求激增与储备不足的矛盾也日益凸显,高技能人才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出现了“技工荒”。

  关键词:改革开放,高职教育,道德培养,职业教育研究

  本文选自《职业教育研究》杂志是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主办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型月刊,《职业教育研究》杂志为天津市一级期刊。其办刊宗旨为开展职业教育学术理论与应用研究,推广职业教育研究成果,坚持专业指导与信息服务相结合。

  引言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改革的触角早已深入到了教育领域,特别是高职教育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转型时期,高职教育在关注以就业为导向的同时,也要重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

  1978一2008年,30年改革开放,30年风雨兼程,一位伟人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拉开了长达30年的改革开放的序幕,这场旷日持久的演出的帷幕同样延伸到了中国的教育领域,深入到了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根植于这一深刻历史背景之中的职业教育不断迎来发展机遇期,不断经历各种的问题与挑战,从历史的粗线条来观察,大致经历了“从停滞中恢复”、“在调整中发展”和“在创新中跨越”三个大的时期。

  一、高职德育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

  在改革开放最初十年中,职业教育处于艰难的恢复期,在国务院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这时期新出现的职业高中发展速度超过中专和技校。由此,中国的职业技术学校教育进人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时期。

  随着人们对优先发展教育观念的认同,职业教育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并且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1985年到1996年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上升发展期,到19%年全国中职教育的招生数达到新时期的最高数量,高中阶段职教与普教招生数比例首次超过了1:1。

  跨入21世纪后,职教处于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这尸时期成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好时期。2008年,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加起来招生数达到1100万人,在校生数超过3000万人,实现了教育结构的深刻变革。

  职业教育的发展曾经为缓解我国技能型人才奇缺、素质不高的困境起了重要的作用,不过,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相应的技能人才需求大增,我国技能型人才需求激增与储备不足的矛盾也日益凸显,高技能人才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出现了“技工荒”。基于这样的现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提高职校学生的技能,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培养大批实践能力强的职业技能人术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也正是按照这一思路在努力地探索,并且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从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社会的新变化,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术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共识,但是,在大家关注就业为导向的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即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

  笔者在从教时比较关注学生的道德状况,并做过相关的调查,发现作为敏感的社会群体—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存在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并存的现象。

  积极的一面:

  (1)思想比较活跃,自我意识强。有一项针对90后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最崇拜的人是自己。另外,依赖性较小,在日常生活中乐于交往,富于情感,在课外活动中大多数高职学生在文娱活动中有较强的表演欲望和表演才能。

  (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社会发展更加多元化,传统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促进了高职学生的新思想、新观念的形成,他们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比较快,创新能力比较突出。

  (3)市场经济创造了相对平等和充满竞争的环境,增强了高职学生的紧迫感和竞争性,“双向选择”的人才市场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渠道,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无情的“优胜劣汰”制,他们感到压力更大孔从而使他们更能自觉地刻苦学习。有很多学生自觉参加自考,不再满足只是拿到大专文凭,有些学生积极地穿梭于各种资格培训班,争取多拿几个资格证书,多掌握一些技能。

  然而,在看到令人欣慰的一面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我们忽视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开放

  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接触和碰撞加剧,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们的思想混乱;生产的发展、物质的丰富,出现一些人过分追求享乐,甚至铺张浪费等不良倾向,影响社会消费观念的变化;再者,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加大,造成一些人产生不满情绪、对抗社会等等。而所有这些现象和问题都深刻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社会转型期的动荡性明显地反映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行为中。因此,消极的一面:

  (1)在新旧观念的摩擦和冲突中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矛盾和困惑,具有不确定性。社会环境的变化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体系,但新的价值判断尺度还未完全确立起来或被赋予应有的权威,当传统的和新的价值观都不能有效地、令人信服地说明社会现象的是非曲直时,青年学生往往以社会现实作为评价一切的标准。但新旧体制转型期又给这种标准以不确定性、矛盾性,于是便出现了价值取向上的矛盾选择,困惑也随之而来。(2)现今的青年学生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表现为对自我的崇尚,对自我价值、自身利益的追求,讲实惠,重功利,对物质利益越来越看重。大多数青年学生在人生价值的取向上趋向“义利并重”的价值观。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融合、理想的色彩。如思考贡献与索取的统一,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两全,尊严与金钱的兼得,当两者无法兼顾时在以何者为重的问题上多数学生感到茫然。应该说这就是缺乏信仰的力量。

  (3)青年学生的心理疾患增多。虽然现在的大多数青年学生外表冷漠、平静,但内心潜藏着浮躁和不安。对许多东西,他们追求的就是一种体验和经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非理性化。据中国科技大学所作的调查显示,我国30%的大学在校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而一些严重的心理扭曲的学生就会做出过激的行为,如自残、犯罪等等,例如云南的马加爵及女马加爵事件,其实就从‘个侧面暴露出了我们德育工作中的问题。

  (4)专业思想不稳定。由于宣传不够,社会上对高职认识还有一定程度的模糊不清,有的还认为是职高,加之高职生源主要是高中毕业生,其中不少人内心里就不愿就读,但最后迫于形势又不得不读,因此有些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对前景信心不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经常会陷人迷茫的状态,并且时不时就有退学的打算,这样的状态必然会影响其学习状态,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思想状态。

  高职学生的这种现状决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在强调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建设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道德养成

  目前,如何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笔者认为,我们进行德育工作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原因在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早在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国内高职院校根据中央精神,需要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以此精神为指导,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增强德育工作的人本意识,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设和谐校园,促进高职学生的道德养成。下面笔者从怎样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角度来谈谈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最为根本的一种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和体现。教师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大学生人格模仿的对象。大学生不仅知识的需求和获取必须通过与教师的交往才能实现,大学生思想品德和优秀人格的形成也与跟教师的关系如何有极大的联系。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存在着师生之间“视若陌厂不和谐的情形,这对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起了事倍功半的作用,值得我们去认真分析和探讨,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创建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十分重要。

  第一,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理念是前提。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二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第二,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关键。前苏联一教育家说过,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老师学问的怀疑。在知识爆炸、信息猛增的今天,“书本主义”的教师越来越不受欢迎,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才容易与今天眼界更开阔、知识面更宽广的学生交往,并取得学生的信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宽厚的教育科学理论,最后还要懂得广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是对教师知识素质上的要求,如果“学生的怀疑涉及教师的道德方面,则教师的地位更不幸”。因此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教师不仅能有效地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而且最易得到学生的亲近、信任和认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以教师为自己的榜样。

  第三,重视师生的沟通,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人有时会钻牛角尖,认准了的事情就一定要深究到底,决不妥协。老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可不能这样。有些原则性的问题要坚持,这样老师才能树立威信。但有时也应该讲究人性化,有些人情味。当学生犯了错误时,不能简单粗暴地训斥或是空洞地说教,而以真诚的爱心、恒久的耐心与学生沟通。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加强同学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各种问题。

  第四,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个性与和谐共存。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只有建构平等、民主、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畅所欲言。当然,当学生充分展现个性的时候,老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保证正确方向的指引作用。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