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5-28所属分类:教育职称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为终极目标本没有错,问题在于其功能是否仅仅局限于职业培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格健全、具有文化素养的生命个体,而不是仅仅造就一件实用的工具,忽视人文素质的锻炼和培养是短期行为,是极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为终极目标本没有错,问题在于其功能是否仅仅局限于职业培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格健全、具有文化素养的生命个体,而不是仅仅造就一件实用的工具,忽视人文素质的锻炼和培养是短期行为,是极为有害的。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导向,人文素质,教学与管理
本文选自《教学与管理》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教学与管理》创刊于1984年,创刊伊始为季刊,1997年扩容为月刊,2000年扩容为半月刊,2001年扩容为旬刊。旬刊包括:上旬(中学版),中旬(小学版),下旬(理论版)。教学与管理所刊文章被人大“中小学管理”专题全文转载的数量连续五年居全国同类刊物之首。本刊只刊发基础教育文章。
引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行以就业为导向,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得到强化,毕业生就业出现了良好的状况。然而,一味重视就业,忽视人文教育导致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整体滑坡,择业能力低下等问题。文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与传统精英培养模式的高等教育不同,就业导向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根据就业的需要来设置专业、开设课程、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在当前就是要推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并重,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到校不久就基本落实就业去向,具备行业要求必须的职业技能和资格证书。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其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就是就业,学校的布局、发展规划、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办学评估等都与就业状况紧密挂钩,就业率的高低成为衡量一所学校就业状况与办学水平的最主要的指标。
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许多高职院校将就业工作纳入学院重要议事日程,纷纷走向市场,争取订单,加大学生技能培养训练的力度。近几年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不太景气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风景这边独好”,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然而,透过良好的就业状况、较高的就业率表象,人们注意到掩藏着的一个十分令人忧虑的问题:毕业生人文素质整体滑坡。主要表现在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具备的仅仅是一技之长,视野狭窄,自学能力差,兴趣、情感、意志等非认知因素欠缺,缺乏社会责任感,是非观念模糊,面对多元文化选择,没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和抉择承担力等等。许多用人单位也反映现在的毕业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协作意识不强,组织管理知识贫乏,适应能力差,人文精神欠缺,一些在流水线上从事操作工作的毕业生两三年后就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在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乃至学校领导者对应用型人才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技术应用的浅层意义上,眼睛只盯着就业,学生招进来,教给专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能够顺利就业就完事。学生在校短短的三年时间绝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技能与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最近教育部要求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制由三年逐步过渡为两年,并且要保证有半年的实习时间,培养时间缩短了,更加强化了技能培养的目标,问题还会更加严重。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为终极目标本没有错,问题在于其功能是否仅仅局限于职业培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格健全、具有文化素养的生命个体,而不是仅仅造就一件实用的工具,忽视人文素质的锻炼和培养是短期行为,是极为有害的。我们的时代要求每个劳动者,不管是从事管理工作的,还是技术工人都要迅速有效地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创造知识,要求劳动者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积极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这些能力的获得仅靠专业教育是无法办到的。况且一门专业课程即使精通了也不可能让人一劳永逸,它避免不了若干年甚至几年后被更新被淘汰的命运。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某一职业的应用型人才,更主要在于培养从事职业的文化素质,学校具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在职业以外保持对社会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它的职业才有真正的意义,才对社会进步发生作用。杨叔子认为人文教育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树立对祖国、对民族的责任感。它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强弱,社会的进退。同时,人文教育还关系到一个人人格的高低,涵养的深浅,思维的智愚,事业的成败。一个人无才,寡用;无德,少善;然而富才无德,是灾难;只有富才厚德,才是万幸。人文是为人之本,科学是立事之基,少一样都不行。 因此,高职院校不能等同于职业培训所,必须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要让学生在掌握过硬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同时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自信自强的生活理念,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不断探求新知的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一是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改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对于学生陶冶情操、砒砺德行、磨练意志、塑造自我具有重要作用。健康、向上、丰富、有序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养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校园文化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主要包括价值体系、教育观念、精神氛围等。可以通过广泛开设人文课程,促进高雅艺术进校园,举办人文讲座、名著导读、名曲名画欣赏、影视评论、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二是强化广大教师在专业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高职院校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人文教育纳入其中,提高教师对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文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另一方面,教师除了精通自己的专业学科外,还应具备教育理论素养,有正确的人生观、学生观、教学观、教育质量观。学校要重视师德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如请名流大师讲学、组织观摩课、以老带新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使大多数教师具备人文教育的能力。
三是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社会实践活动能产生在书本中、课堂上体验不到的情感。这种情感体验的反复和不断升华对于自我意识强烈的当代大学生来说,能够激发和培养高尚品德的动机和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特点,除教学计划中安排有军事练、公益劳动和业务实习之外,还有一些假期进行的社会考察和调查研究。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培养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体现人间真、善、美,感受人文科学的魅力。同时体会专业知识在社会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对学习、成才目的有正确的认识。另外,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共青团、学生会以及班集体的作用,在校园内外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自律、自助、自我教育,培养多方面能力,对提高思想文化修养,陶冶高尚情操,增进身心健康,都有重要的意义。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