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30所属分类:医学职称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有关高血压认识了解有哪些呢,应该如何加强对高血压的医学治疗新制度呢?不同的医学模式有什么影响及意义呢?文章选自:《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被多家权威部门收录为核心期刊(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
有关高血压认识了解有哪些呢,应该如何加强对高血压的医学治疗新制度呢?不同的医学模式有什么影响及意义呢?文章选自:《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被多家权威部门收录为核心期刊(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及有关医学数据库入编期刊、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收录核心期刊)。CA 化学文摘(美)(2011)、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2年计划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收录。
摘要: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症状与血压升高的水平并无一致的关系。
关键词:高血压,医学管理,医学职称论文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目前认为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因此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即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适宜血压水平应有不同。医生面对患者时在参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其具体情况判断该患者最合适的血压范围,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高血压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制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中的诊断标准,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连续3次SBP≥140 mmHg,DBP≥90mmHg。其中1级高血压36例、2级高血压40例。研究对象剔除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心肺肝肾功能障碍、糖尿病、精神异常、智力低下、严重听力和语言障碍者。并选取同期7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36例,女40例,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15例,初中20例,高中31例,大专7例,本科3例。研究组男37例,女39例。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15例,初中21例,高中30例,大专8例,本科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方法:对研究组实施以下干预措施:①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B受体阻滞剂等。②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严格控制饮食,以低脂、低盐、低胆崮醇、低热量饮食为主,食盐摄人量≤5g/d。可以少量饮酒,但应严格控制饮酒量。③告知患者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利于消除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抑制机体分泌儿茶酚胺,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避免在过冷或过热的坏境中运动。
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榆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肥胖、血脂、日均食盐摄入量,健康体检者和高血压患者在这4方面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治疗效果分析:经过干预后,研究组SBP、DBP均明显下降,跟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本研究表明,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肥胖、血脂和日均食盐摄入量。一般来说,中老年人更容易患高血压,尤其是>60岁的老年人。在本研究中,研究组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达到(65.45±6.92)岁,其中>60岁的有51例(67.1%)。而很多研究已表明,肥胖跟高血压发病有很大联系,体重、体重指数与血压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体重指数每增加3kg/m2,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本研究中,高血压患者平均体重达到(78.79±10.54)kg,跟健康体检者对比,差异显著。另外,高血脂和高盐饮食也是高血压高危因素,有研究表明,血脂异常的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明显升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日均食盐摄入量在>20g的人,高血压发病率大大增加。在本研究中,高血压患者廿油三酯和日均食盐摄入量都明显高于健康者。
基于以上的高危因素,在采取治疗措施的时候应加强对可控因素控制的原则,在治疗过程中尽量减少不良反应。除了药物降压治疗之外,本研究还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严格控制食盐和油脂摄入量,并指导患者适当进行运动,控制体重。经过治疗,76例患者SBP、DBP均明显下降,效果良好。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