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19所属分类:医学职称论文浏览: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国内外发表的关于我国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研究,共7篇文献。结果:跌倒史、躯体乏力、行动能力差、服用精神类药物的合并07?值(9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国内外发表的关于我国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研究,共7篇文献。结果:跌倒史、躯体乏力、行动能力差、服用精神类药物的合并07?值(95%CI)分别为2.20(1.33,3.63),2.36(1.30,4.29),1.64(1.14,2.21),3.10(1.27,7.55)。结论:跌倒史、躯体乏力、行动能力差以及服用精神类药物都是引起住院老人跌倒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老年;住院;跌倒;Meta分析;危险因素
跌倒作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我国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在14.7%-34.0%之间,其中60%以上的跌倒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继发性损伤,且头部挫伤及髓部骨折可直接致死⑴。跌倒不仅极大降低了老人的生存质量,给老人和家庭带来痛苦,也加重了社会和医疗系统负担。国外学者Deandrea.S[231通过对住院和社区两类老年人的跌倒因素进行分析,显示同样是跌倒,但两类老年群体具有各自不同的危险因素,又由于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和体质不同,故国外的研究结论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老年人。而以往国内研究大多没有按医院和社区做明确划分,得出的结论过于笼统,缺乏特异性。因此,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为今后在医院内采取有针对性保护及预防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通过计算机文献检索,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以及webofscience数据库,以“跌倒”,“老年”、"住院”和“危险因素”为中文检索关键词,以**fall/falls,theelderly/theaged/oldpeople,hospital/hospitalized,riskfactor,China/Chinese"为英文检索关键词,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住院老人跌倒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
12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年龄M60岁的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的研究。(2)各个文献研究独立。(3)研究目的明确,病例组与对照组采用成组或个体匹配,对照组无跌倒发生。(4)文献中提供OR值、95%CI,或者原始数据可以转化为OR、95%CI。
排除标准:(1)综述、摘要、评论等文献。(2)无对照或对照不明确。(3)数据不完整或信息有缺失的文献。(4)重复发表文献。(5)危险因素具有疾病特异性,不具有普遍性的研究。
1.3统计分析方法
利用Reviewmanager5.0进行Meta分析,对文献进行异质性分析,通过Chi2检验识别其异质性,若P>0.05,不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PW0.05,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各个因素的合并。R值及其95%CI,所有运算在Revman5.0中进行。比较两种模型下合并效应值的差异,评价合并结果的敏感性。
2结果
2.1文献基本情况
通过计算机检索1003篇中外文文献,剔除重复后剩余699篇,依据题目删除不合格的文献后剩余213篇,再踢除不包含OR值的文献后剩余9篇,再删除危险因素具有特异性的文献,最后入选文献7篇[4-,0\入选病例454人,对照2388人,文献基本情况见表1,文献筛选过程见图1。
2.2文献质量评估
采用NOS量表由两名研究人员分别对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评分不一致的文献经第三人重新评分确定。纳入的7篇文献中,得分5分以下的文献2篇,得分5分及以上的5篇。
2.3Meta分析结果
2.3.1跌倒史纳入文献4篇,固定效应模型显示合并OR值为2.20,95%CI为[1.33,3.63]。(见图2)
2.3.2躯体乏力纳入文献2篇,固定效应模型显示合并OR值为2.36,95%CI为[1.30,4.29]。(见图3)
2.3.3行动能力差纳入文献4篇,固定效应模型显示合并OR值为1.64,95%CI为[1.14,2.21]。(见图4)
2.3.4服用精神类药物纳入文献2篇,固定效应模型显示合并OR值为3.10,95%CI为[1.27,7.55]。(见图5)
2.4敏感性分析
采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分别计算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其结果的一致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结果的可靠性。其差异越小,表示敏感性越低,结果越可靠。本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别计算,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均一致,表明结果较可靠。(见表2)
相关期刊推荐:《中国老年学》(半月刊)创刊于1981年,由中国老年学学会、吉林省卫生厅主办。是中国创刊较早,囊括老年医学、老年生物学、老年心理学和老年社会学的老年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广大老年学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老年学领域经验丰富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以及对老年学实践有指导作用且与老年医学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介绍国内外老年学研究动态及现状。
3讨论
3.1结果分析
本研究对我国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Meta分析,得出影响住院老人跌倒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跌倒史、躯体乏力、行动能力差以及服用精神类药物,其中服用精神类药物与跌倒发生的相关性最高,合并OR值(95%CI)为3.10(1.27,7.55)。其次是躯体乏力和跌倒史,合并OR值(95%CI)分别为2.36(1.30,4.29)和2.20(1.33,3.63)。行动能力差与跌倒发生的相关性最低,合并OR值(95%CI)为1.64(1.14,2.21)。说明在预防院内跌倒发生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服用精神类药物的老年病人。
3.2危险因素分析
3.2.1跌倒史本研究表明,发生过跌倒的老年人再次发生跌倒的概率要远高于没有跌倒史的老年人。大多有跌倒史的老人,都伴随有跌倒恐惧的发生,且老年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男性。跌倒恐惧是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为了避免跌倒而出现的自我效能或信心的降低⑴)。跌倒的次数越多,引起的后果越严重,跌倒恐惧程度也越重。而自我效能和信心的降低与活动功能减弱密切相关,很多有跌倒恐惧的老年人对自身的活动能力、灵活性等自信心下降,为了避免跌倒,会减少日常活动频率,而这又会进而使活动功能下降,长此以往会进一步增加跌倒的发生风险,造成恶性循环。
3.2.2躯体乏力老年人大多容易感受到乏力、疲劳,自信心和生活满意度降低,都容易导致跌倒的发生。疲劳感,是指在进行体力或脑力劳动时,容易缺乏主观努力的愿望,不仅是各种慢性病的伴随症状或后遗症,而且与深层次的病例和生理改变有关,但是由于概念界定模糊、表现特异性差和认知不足的原因,疲劳乏力体验经常被老人和照料者忽视。张希研究显示,高龄、BMI高、慢性病以及抑郁,都是导致老人疲劳乏力的危险因素。此外,躯体疲劳、乏力还可直接导致肌纤维传到速度减慢,且老年人肌力恢复要明显慢于青年人(⑷,遇到意外情况反应不及容易跌倒。
3.2.3行动能力差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行动能力逐渐减弱,与多种生理病理结构的改变有关。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由于其受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影响,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是男性的6-8倍"〕。陈浩和朱汉民〔切研究表明老年骨质疏松人群比一般人群更容易发生跌倒,且跌倒后果更加严重,甚至会严重威胁生命安全。长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群,大多伴有肢体不灵活、心肺功能不足、视听觉障碍的症状,都会严重降低日常行为能力,从而也加大跌倒发生的可能性。Iinattiniemi1191的研究同样表明三种或三种以上慢性病是跌倒的一大危险因素。
3.2.4服用精神类药物服用精神类药物也是发生跌倒的一大独立危险因素,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叫“,且CarolynS.[22]研究表明两者间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Mehta研究表明长期服用(>90天)比短期服用发生跌倒的危险性增高81%。常用的精神类药物主要包括抗癫痫药物、抗抑郁药物、镇静催眠类药物等,引起的副作用主要是锥体外系反应,具体表现为运动障碍、肌肉松弛、肢体无力、步态不稳,此外还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低血钾等,都会导致跌倒发生。此外,BallardC和Cream研究表明服用精神类药物还会引起脑血管病变、心率失常以及认知功能下降,进一步增加了跌倒发生的可能性。
3.3研究不足
本研究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多个独立研究进行综合分析,提供了一个量化的平均效应值。但在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分析过程中都会产生偏倚,为了控制偏倚,制订严格的入选和排除标准。故开始检索到的文献较多,但按照入选和排除标准,最后纳入文献有限。由于只收集到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发表以及收费文献未获得,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而且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有的是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1:1配比设计,有的是成组匹配,也可能造成偏倚。纳入文献中有的未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构成进行详细区分,故无法做进一步分析。
4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跌倒史、躯体乏力、行动能力差以及服用精神类药物,都是我国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通过Meta分析得出的结果,比以往关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单个研究结果更加稳定、可靠,从而为以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