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浅谈早期急性脑梗死的原因及以后预防措施

发布时间:2014-09-27所属分类:医学职称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脑梗死认识的逐渐深入,建议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并且越早开始康复训练,其预后效果越好,同时早期康复治疗还可以减少肌肉和关节的萎缩畸形、肩关节半脱位,以及足内翻等继发性障碍,为恢复期患者的康复,创造良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脑梗死认识的逐渐深入,建议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并且越早开始康复训练,其预后效果越好,同时早期康复治疗还可以减少肌肉和关节的萎缩畸形、肩关节半脱位,以及足内翻等继发性障碍,为恢复期患者的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达到药物治疗无法替代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每组各4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病程在1周之内,没有意识障碍,以及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不全症状,经过颅脑CT、MRI等辅助检查,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脑梗死。4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50.0~78.5岁;4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50.5~78.0岁。在年龄、性别和原发病等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以及改善颅脑血液循环,降低颅内压等药物治疗,同时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以及饮食指导等,治疗1个月。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对照组基础上,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以及48 h内没有神经系统体征条件下,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一般情况下,在发病后3 d左右,早期康复治疗以运动疗法为主,分为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以针灸、按摩,以及点刺激疗法为辅。早期康复治疗方法为:①被动运动:脑水肿期不适宜进行主动运动,或者肌力没有达到Ⅱ级标准的患者,不能进行主动运动,采取被动运动锻炼,还要对患肢进行定时按摩。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逐渐进行患肢各关节的被动运动,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并且越早进行功能锻炼,机体的康复效果越好。②主动运动:脑水肿后期,或者肌力达到Ⅱ级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逐渐进行手指骨间肌肉、掌间肌,以及叉手双握前伸等主动运动训练,适当负重,增加上肢肌力,待上肢张力增强后,进行上肢伸肌力的功能锻炼,松解屈肌,避免屈肌发生挛缩,影响康复效果。患者可以背靠墙,进行站立训练,手拉床头铁栏,进行站立、下蹲,以及步行等下肢锻炼,同时注意步态的矫正,防止足内翻。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注意强化训练,辅以针灸等点刺激治疗,每天锻炼2次,每次30 min,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3] ①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为1~3级。③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低于18%,甚至增加。显效率=治愈+显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由于大脑病灶区域水肿消退、血肿吸收,以及颅内压的降低,部分环孔边缘神经细胞度过“休克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存在某种程度的代偿作用,以及重组的恢复能力,但是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是有限的[4]。急性脑梗死患者脑部神经细胞具有不再生性,其损伤是不能修复的,神经康复治疗只能改善脑血流量,促进病灶周围脑组织,或者健侧脑组织的代偿功能和重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