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论文刊发论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发布时间:2014-07-26所属分类:管理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不够完善,总体社会保障投入也不够高,导致社会中低阶层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得不到保障,社会公平问题受到人们质疑,社会的稳定因而受到影响。2012年的财政总收入约11万亿,教育支出约占财政收入的17%,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教育投入水平。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不够完善,总体社会保障投入也不够高,导致社会中低阶层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得不到保障,社会公平问题受到人们质疑,社会的稳定因而受到影响。2012年的财政总收入约11万亿,教育支出约占财政收入的17%,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教育投入水平。“

  关键词:公共服务,政府,不均等

  基本的公共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必须因素,西方国家就以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而著称,在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方面做得比较好。我国由于倾向性的地域发展政策、公共服务二元结构的安排、财政体制的不健全、政府职能的不清晰、公民素质不高等方面的原因,公共服务的供给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以下为主要的两个问题:

  (一) 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

  我国当前公共服务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公共服务不均等。这种不均等主要表现在在三个方面:第一,资源占有不均。城市与农村之间,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或者政策倾向度不同的地区之间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及公共文化等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技术设备、财政投入等方面的资源拥有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衡。比如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据统计占总人口30%的城市人口享受70%的医疗卫生资源,占总人口70%的农村人口,却只享有30%的医疗卫生资源。在卫生服务方面的人力资源分配上,尽管全国总量有增长,但农村卫生人员反而减少了。在义务教育方面,国家一向重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但是义务教育的水平、质量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依然由于设施条件、师资力量、财政投入等资源分配方面的原因形成明显的差异,公民的教育权利得不到公平的保障。这种差距不仅存在与东西部地区之间,也存在与城乡之间,还存在于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从而导致学生的受教育权利的实际效果出现明显差别。资源占有的不均等很大程度上就影响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平衡性。第二,公共服务消费不均。人们实际消费的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能直接体现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的差距直。在社会保障方面,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与个人共同缴费,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个人缴费,前者体现风险共担和社会公平,后者则由个人承担所有责任。在失业保险中,农民工在失业保险的申请等方面,很难享受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待遇,加深了公共服务的不均等。现在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目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也得以全面推广,但是农民在享受的基本医疗卫生的范围和标准方面与城市地区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方面居民收入低、医疗消费高,导致很多弱势群体看不起病,另一方面又因为优质医疗资源有限,主要集中在大医院,人们蜂拥而至,无形抬高了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成本,也直接造成了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第三,公共服务体制二元依然存在。虽然城乡之间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共服务的设施和条件及服务水平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公民素质等都有关联,但是,城乡二元的制度设计和地区性的倾向政策也是导致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的原因。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导致了在教育、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在城乡之间出现很大的差距。构建和谐社会,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成为政府工作的目标,致力于消除城乡之间及不同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量和供给水平的差距,但是相关的公共服务体制的制度设计方面,主要的参考标准还是人们的户籍身份,并在这个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服务量和服务水平的规范。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就必须打破以户籍身份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比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保障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与城市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比,城乡之间在基本医疗卫生的内容、范围和标准有明显的差距。城市社保服务涵盖就业再就业、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优抚救济、救助等多项内容,而农村社会保障仅有五保制度、最低生活保障、优抚救济、社会救助等,且覆盖范围有限、保障水平低。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失去生活来源的农民,但现有的失业救济制度并没有照顾到他们,他们并不能像城市居民那样享受到失业救济。在城市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享有当地户口的居民可以顺利就读当地学校,没有当地户口的城市人或者是农民工的子女就无法到当地的学校接受高质量的城市教育,他们的受教育权利在城市中受到了限制,义务教育在城镇一体化的过程中困难也不小。总的说来,制度性、体制性的安排或多或少的造成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资源占有不均等、服务消费不均等,最终导致基本公共服务广泛的不均等,我们应该加快对相关制度的调整,扫除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制度原因,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 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供给量不足

  除了公共服务的不均等,公共服务的总供给量也是严重不足的。在现代社会管理中,为社会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量和供给质量是否达到社会的要求,成为衡量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财政收入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与此同时,广大社会成员对公共服务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而我们在国家的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的同时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并没有显著增加,也就无法缓解公共服务的供求矛盾,公共服务的总供给量严重不足。这种不足首先表现为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滞后,并且存在区域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严重不均衡。其次,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且社会多元化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表现在公共服务的供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不能满足日益多元的人群需要。总的来说,就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多元,公民对公共服务需求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功能要求越来越多元。近几年在城乡家庭消费支出中,生存型消费(食品、衣着)的比重约为40.9%;发展型消费(居住、交通、教育医疗、旅游等)已占50%以上。发展性消费支出的比例已经超过了生存性消费的支出比例,我国已经从生存型社会进入到发展型社会的新阶段,但相应的公共服务的总量供给并不能与需求很好的配套。如社会保障和义务教育等领域的供给严重不足。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不够完善,总体社会保障投入也不够高,导致社会中低阶层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得不到保障,社会公平问题受到人们质疑,社会的稳定因而受到影响。2012年的财政总收入约11万亿,教育支出约占财政收入的17%,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教育投入水平。“十一五”时期,就业情况依然不容乐观,社会保障不完善,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薄弱,教育普及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薄弱,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文化体育设施十分匮乏。促进就业、健全社会保障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总之,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大,并且伴随着经济危机的蔓延,民众对关乎生存的基本公共服务呼声越来越强烈,如何解决公共服务总量供给问题将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要实现和谐社会,让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我们就要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以上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项继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目标与制度保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期

  [2]《中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30年》

  [3]《卫生部公布2008年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情况(全文)——中新网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