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活动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6所属分类:教育论文浏览:1

摘 要: 摘要: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活动在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在工作内容、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表现出新的特点。分析勤工助学活动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从系统培训、自主管理、激励机制、维护权益和提升认识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的

  摘要: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活动在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在工作内容、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表现出新的特点。分析勤工助学活动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从系统培训、自主管理、激励机制、维护权益和提升认识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创新发展

河南图书馆学刊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获得经济报酬和培养自立能力、创业能力为主要目的而参加的各种服务或劳动[1]。近年来,勤工助学活动作为高校图书馆解决人力资源短缺的一种途径,在日常工作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满足了图书馆工作的需要。

  随着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范围的扩大,工作难度的加深,勤工助学工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进而暴露出新的问题,而且有些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勤工助学活动的管理者应当与时俱进,从发展的角度思考、探索和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从而达到育人和服务的目的。

  1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活动创新发展的特点

  1.1工作量逐年加大,勤工助学规模变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和专业不断增设,图书馆提供信息资源和学科服务的任务日益加重。据《2016年度上海市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中的读者服务年度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度41所高校图书馆读者总人数为687853人,平均人数为16777人;图书馆每周平均开放时间为93.5小时,合计借出书刊4213548册次,校均借出量为100322.6册次,其他服务如馆际互借、电子资源使用以及特色服务的总量均有所提升[2]。

  为有效解决资源与服务需求量大而人力资源严重缺乏的矛盾,国内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在使用勤工助学学生,并使其承担大量的基础服务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馆也在不断增加勤工助学的人数。据笔者调研发现,国内由于各馆情况不同,勤工学生人数也有所差异。以北京工商大学图书馆为例,自图书馆助学实践中心成立以来,勤工助学学生人数由60人增加到200余人,承包两个馆区共10个书库,管理图书100万册[3]。其他高校如:复旦大学、东华大学图书馆每学年使用勤工助学人数均达到200人。郑州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和广西生态职院图书馆现在使用勤工助学学生人数也都达到每学年300—350名左右,并且规模逐年增大。

  1.2工作内容由基础服务向多元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外延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勤工助学工作内容随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也在不断扩展和延伸,并呈现出多样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国内勤工助学工作由最初的整理图书、清洁卫生逐渐涉及到图书馆各个部门的工作,如期刊阅览助理、电子阅览助理、图书采编助理、数据信息助理、视听管理助理、闭馆管理助理等勤工助学岗位。除了日常的基础服务岗位,有些高校图书馆还设有微课程内容(视频)制作助理、数据库助理、文案写作及编辑助理、专家讲座助理、活动策划及外联助理等勤工助学岗,这些岗位都有具体的职责和要求。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结合勤工助学学生的专业背景设立了化学、环境、文史、教育等学科服务助理,协助图书馆定期进行资源、服务宣传,开展信息专题培训,以及对学科前沿和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跟踪分析,提供科研服务[4]。这些岗位所要求的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也在不断增加。

  1.3工作模式由单一分散向多元化团队协作发展

  随着勤工助学工作量的加大和参与人数的增多,勤工助学的工作模式也正在向团队协作型发展,团队以勤工助学学生为主体,以保证工作质量的稳定性,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和读者满意度为共同目标,彼此信任与分工合作,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勤工助学团队成员以本科生为主力军,还兼有硕士生和博士生。团队的类型主要有:工作型的勤工助学分队服务图书馆各部室基础工作;促进型的助管、助教和助研团队以满足教学科研服务需要;解决学生问题的学生顾问团队[5]。

  1.4管理模式从被动管理向多种创新管理模式发展

  随着勤工助学体系的发展,勤工助学管理的内容、形式不断推陈出新。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活动最初采用的都是传统管理模式:即老师按照当天工作需要给学生分配任务并指导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这个过程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学生只是被动地工作。后来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如清华大学,对学生的管理进行大胆尝试,由图书馆管理变为学生自主管理。管理内容包括人员自主管理、业务自主管理,实行量化考核,落实目标责任,从而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管理模式在图书馆现代管理中的弊端。

  一些高校图书馆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且取得一定的成效,如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借鉴了企业管理中的托管理念,对学生助理进行托管经营模式[6]。东华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利用项目承包模式对勤工助学团队进行管理[7],这些管理模式其本质都是通过放权给学生,使其自主组织、自主管理和自主服务,不仅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也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随着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馆员队伍逐渐壮大,勤工助学工作也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2.1培训难度加大,工作质量难以保证

  为保证学生馆员的工作质量,在上岗前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专项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近年来由于图书馆勤工俭学岗位数量多,勤工助学人数逐渐增多,使得图书馆不得不在培训和管理上加大了时间、人力和资源的投入,但实际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培训内容存在偏差,只注重图书馆业务知识,岗位技能的培训等,而忽视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拓展提高。另一方面是培训方式单一,多以岗前集中培训为主,很少在工作期间安排后续的培训,以至于培训效果无法保证。

  还有就是一些学生对图书馆工作了解不够,以为图书馆工作轻松,上岗后才知道工作辛苦,往往中途退出,使得勤工助学学生更替频繁,须重新培训和试用。而一些刚招的学生熟悉业务慢,工作效率低,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指导。这不仅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工作质量也难以保证,进而增加了培训和管理的难度,给图书馆正常的业务开展带来诸多不便。

  2.2现行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积极性的发挥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勤工助学管理工作虽已趋于规范和系统,但在管理体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考核绩效标准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虽然有些高校图书馆已制定勤工助学工作的管理制度,但是各部门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还不完善,尤其是对于一些新的勤工助学岗位还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这样就容易导致对勤工助学工作的监督、奖惩力度不够,使得部分学生存在工作不认真、工作质量不达标的现象。长此以往更会挫伤一些责任心强、踏实肯干的学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弊端。

  二是缺乏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由于高校勤工俭学部门多设在学生处,图书馆只有使用权而没有人事管理权和劳动报酬分配权,使图书馆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上受到局限和制约。诸如:图书馆在繁忙时期或遇到调整书库等任务重的工作时而招不到学生、每月补贴发放不及时以及工资待遇偏低等,这都是图书馆面临的现实性问题,也亟需学校相关部门和图书馆共同努力来予以解决。

  2.3对勤工助学活动认识的差异,限制了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从学生层面来说,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勤工助学学生,把获得劳动报酬当成勤工助学的唯一目的,或者说把来图书馆工作仅仅看成是学习、锻炼等,并没有意识到勤工助学是参与学校事务管理、锻炼能力、开阔眼界、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更没有职业理念,再加上报酬偏低且分配不合理。因此,工作责任心、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够高。作为受益者一方,图书馆对勤工助学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不少图书馆员对学生的工作还抱有不信任、不放心的态度,对于新的工作模式的改变还不适应。

  同时作为管理者,也只是把勤工助学学生看作为解决一时问题的“临时工”,而没能把他们当作图书馆的一份子来培养。基于这种认识,就容易出现“重管理,轻培养”的思想,往往忽略了对勤工助学学生思想引导和能力的培养,对勤工助学学生的工作潜能挖掘不够深入,在其岗位设置上还不能给学生提供更加施展才能的空间,导致育人效果不明显。由此可见,双方的这些心理因素差异给图书馆勤工助学活动带来困难。

  3改进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对策

  3.1实施系统培训

  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工作,是保证学生馆员为读者服务质量的前提。高校图书馆应加大实施入职学生的培训力度,采用灵活的培训方式,建立并完善全方位的培训内容体系。培训时间上可安排岗前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相结合;培训内容可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岗位技能指导、着重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等方面的培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设置不同范围与深度的培训内容:如针对团队负责人的管理方法的培训,为负责宣传工作的学生进行编辑排版、海报设计、图片美化等培训;培训方式可灵活多样,既有集中授课、也有一对一指导,还可开展一些专业技能比赛活动来检测培训的效果。培训只有趋于系统化、规范化,才能促进学生岗位技能、工作态度、合作意识以及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有效保证勤工助学学生团队为读者服务的质量。

  3.2加强自主管理

  随着勤工助学团队人数的增加,以往由图书馆馆员安排具体工作并监督指导学生的传统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团队的发展。为了发挥团队的最大潜能,可实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模式,即学生根据图书馆要求,自主管理责任区内的一些事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团队可推选出团队管理者,可由团队负责人和小组负责人组成。

  管理方法可采用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即部门领导管理团队负责人,团队负责人管理每一个小组组长,组长组织管理各自的组员,大家严格履行各自的职责,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将任务层层落实。为保证工作质量,避免学生工作懈怠,团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措施,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老师要给与充分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大家积极面对,敢于创新,互相配合,协同工作,使其达到最优化的结果[8]。

  与传统模式相比,勤工助学自主管理模式通过放权给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自觉地实现了从被动完成任务到主动承担重要责任的角色转换,不仅充分锻炼他们的沟通交流、组织管理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保障了图书馆工作任务安排和完成的连续性。

  3.3建立完善的考评激励机制

  优秀的管理必须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对于学生岗位的管理可实施绩效考评制度,根据学生馆员的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对其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出勤情况、工作时长以及工作创新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评估的方式可以采用督导者评估、自我评估、服务使用者评估等,评估的过程要尽量做到客观、公平、公正,以此形成个人的年度考核成绩并记录档案。

  管理者也可以把勤工助学岗位分档分级,根据个人考核成绩进行薪酬调整、岗位升迁或岗位退离,只要学生表现积极能干就可以升级,若考核不合格,则要退离岗位。只有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建立完善的考评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并自觉地在工作上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3.4重视馆校沟通协作,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参与勤工助学活动的学生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也应享有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的权利,主要包括参与管理权利、薪资报酬权、平等身份尊重权和人身安全保障权[9]。高校图书馆首先应彻底摒弃落后的传统观念,正视学生管理员的权利并予以充分的尊重和保障;其次还要加强与馆校之间的沟通合作,通过制定合理的制度或合同对学生与馆方、学校等多方面进行约束和规范,在维护学生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从而确保勤工助学的持续开展。

  3.5提升助学育人的新认识

  在对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认识方面,作为高校勤工助学管理者首先要正确认识“勤工助学的功能不止局限在助困,更应该是育人”,其次应引导图书馆员充分了解勤工助学学生为高校图书馆建设发挥的重要作用,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摆正对勤工助学学生的态度,营造一种信任、理解、关爱和愉悦的工作氛围;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同事、朋友来支持、指导他们工作,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沟通能力、自立能力、创新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

  对学生而言,要珍惜在图书馆工作的机会,借助图书馆提供的平台,有效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促进个人学业和能力的提升,使图书馆的工作经历给他们的成长留下更深刻的印记。作为勤工助学用人部门也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如可以把图书馆内部的“咖啡吧”“小超市”这样的营业场所交给勤工助学学生经营和管理,或者把某个推广活动的要求和预算在图书馆网站上公布,让有能力或有兴趣的同学以投标的方式来参与。

  4结语

  高校图书馆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勤工助学管理机制,积极争取相应的人事权与财政权,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规划、组织和开展勤工助学工作,为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勤工助学活动的创新发展不仅可以鼓舞勤工助学学生的工作热情,提供更大的施展能力的空间,也为他们踏入社会积累丰富的创业经验[10]。

  参考文献

  [1]陈月文.当前高校勤工助学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303—307.

  [2]上海市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编写组.2016年度上海市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8(1):83—96.

  [3]张煊,李小凤.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创新探析———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10):198—201.

  [4]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助理招聘通知(2017年秋季学期)[EB/OL].[2018-03-10]http://www.lib.bnu.edu.cn/content/tu-shu-guan-qin-gong-zhu-xue-xue-sheng-zhu-li-zhao-pin-tong-zhi-2017nian-qiu-ji-xue-qi.

  [5]韩丽风,王媛.学生读者深度参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以清华大学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4):26—30.

  [6]宋敏.托管经营模式下学生助理的管理工作[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4):75—76,79.

  [7]尹雪,施敏俊.高校图书馆书库外包学生管理实践与探索———东华大学图书馆成功案例介绍[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4(6):33—36.

  [8]秦春阳.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团队创新管理模式初探———以河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1):161-164.

  推荐期刊:《河南图书馆学刊》主办: 河南省图书馆学会;河南省图书馆,周期: 月刊,出版地:河南省郑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国际刊号:ISSN1003-1588,国内刊号:CN41-1013/G2,邮发代号: 36-237,复合影响因子: 0.243,综合影响因子: 0.207,创刊时间:1981。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