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工作业绩成果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现状及课程建设有效途径

发布时间:2021-07-15所属分类:免费文献浏览:1

摘 要: 中学教学参考

《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现状及课程建设有效途径》论文发表期刊:《中学教学参考》;发表周期:2021年18期

《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现状及课程建设有效途径》论文作者信息:蓝宇 陆勇 谭佩玉 梁心玙

  [摘 要]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新时代“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的重要环节,但是有的普通高中不重视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缺乏顶层设计,课程资源有待开发,评价机制未健全。通过“三层四化”模式可以有效实施劳动教育课程,使得课程更具系统性、更丰富、更具可操作性。

  [关键词]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实施途径

  劳动教育在中小学阶段逐步被重视,2015年7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发文《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到,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2018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2019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

  一、现状分析

  (一)有的普通高中劳动教育价值被低估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落后的劳动观念影响,部分人对劳动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层面,认为劳心者高人一等。因此,在学校及家庭中,孩子犯错后,有的教师、家长总是喜欢通过劳动惩罚孩子,这让孩子从小就有了“劳动低贱”的观念。在社会上,有的人认为,头脑简单和智商低下是劳动者的标签。同时,在对待劳动教育的态度上,有的学校和家长认为孩子没有必要参加体力劳动,应该挤出更多时间投入文化课学习。以上的错误价值观忽视了劳动教育对培养孩子在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观念、必备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积极育人功能。

  《资本论》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但是有的学校和家长并未能认识到劳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中的深远意义,最终造成有的当代高中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精神缺失。

  (二)有的普通高中劳动教育课程被弱化在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层面,由于有的地方教育部门过度追求升学率,有的学校身处高考指挥棒下,头上戴着越来越紧的高考紧箍咒,越来越关注考试成绩和升学目标,又怎么会轻易牺牲时间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因此,在有的普通高中学校的课程设置上,文化课填满了学生的课表;有的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甚至已悄然退出学校教育的舞台;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劳动教育课,但是由于劳动课程缺乏顶层设计,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不符合所有高中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

  在家庭日常劳动实践课程层面,有的家长认为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家里有的长辈过度呵护孩子,导致有的孩子能参与家庭日常劳动的机会较少,有的家庭劳动实践甚至演变成为应付学校要求式的存在。有的二代独生子女在层层“包裹"下,较缺乏社会综合性的劳动实践机会。

  (三)有的普通高中劳动教育保障措施被忽視近几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劳动教育作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但是,部分学校的劳动教育实际上还是停留在口号和文件中,一直无法得到全面落实。劳动教育保障措施如果被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学条件不完善,缺乏开展劳动课程的必要硬件保障。由于长期没有开展劳动教育,有的学校内劳动教育场地不足,教学设施设备满足不了需要,校外劳动教育基地没有建立共享机制,学校劳动教育专项资金得不到保障。第二,有的教学课程设置不完善,缺乏开展劳动课程的重要软件保障。有的学校未储备专职劳动教育教师,缺乏专业教师团队;劳动教育课程缺少统领性教材,教育文本资源有待开发。第三,有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未形成,缺乏劳动课程的必要评价标准。有的学校没有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课时,教师的工作得不到认可,没有工作量绩效;有的学校组织的劳动课教学比较随意,缺乏劳动教学效果的评价。

  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用三维认知驱动模式提高劳动教育价值认知水平

  普通高中开展劳动教育,首先要纠正教师、家长、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错误认知,如劳动低贱论、学生应多学习少参加劳动等,达成新的共识,正确认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由此可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的新举措,是推进人才培养战略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德、智、体、美的重要载体。因此,劳动教育的价值应该得到肯定。学校可以尝试从学校、家庭、学生三个维度端正对劳动教育的价值认知。在学校层面,通过出台政策性文件,推动教职工全员参与劳动教育课程架构的完善,举行专题教学交流等,让教职工达成关于劳动教育的新共识。在家庭层面,通过加强家校联动,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中,以此促进家长对于劳动教育价值认知的提高。在学生层面,学生对渗透了劳动教育的各学科进行学习,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体验劳动的乐趣等方式,重塑劳动价值观。从学校、家庭、学生三个维度形成认知合力,引发劳动教育课程的驱动力。将学校、家庭、学生三个维度的认知统一到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上,形成统一的思想引领,以认知驱动推进劳动教育的目标驱动。

  (二)通过“三层四化”模式丰富劳动课程资源、拓展课程实施途径

  1,从“三层”丰富劳动教育课程资源

  (1)在学校层面,着眼于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首先,要利用好组织性最突出的基层组织-班级,通过发挥班主任在思想和组织上的引领作用,让班级的日常管理、文化建设成为劳动教育的阵地,形成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比如班级财产的管理、班级文化的建设、自制班级用品、班级活动的记录与整理等方面。其次,有意识地将学校的日常工作、重大活动、校园建设等方面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转化为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将班级的劳动教育资源向外延伸,促成劳动教育资源在校内的整合。如学校设备的日常维护,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校园环境的改造、学校重大活动迎接访客时的引导与服务等。再次,结合学校文化背景与特色课程,有意识地将学校的特色课程、特色文化转化为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如以信息技术课为平台开发信息技术的“劳动创客"项目、以通用技术课为平台设置劳动手工创意课、以生物课的动植物生长知识为支撑开设种植或养殖课程。

  (2)在校外层面,着眼于劳动教育平台的延伸将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框架,有意识地向校外延伸,开发校外活动,将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业余学习生活、课外研究性学习等方面的学习活动转为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如鼓励学生在社区当志愿者、积极参与所在城市举办的展会或运动会等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以劳动楷模或劳动精神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职业体验活动等。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学校已与企业、农场建立劳动教育课程实践基地,并围绕基地开展稳定的劳动教育课程活动,推动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与学校资源的整合。

  (3)在家庭层面,着眼于劳动教育体验的升华通过与家长统一认识,将学生的家庭教育、家庭活动转化为劳动课程资源,从学生的个人家庭生活、与家庭成员的相处、家务劳动等方面入手,如学生个人层面的生活作息、物品管理、生活规划,与家庭成员相处方面的家庭聚会组织,家务劳动方面的分工与互助、自制礼品赠送家庭成员、拿手菜的学习与制作等。将家庭活动与学校的劳动教育资源、校外的劳动教育资源相结合,形成新的劳动教育资源。

  2,通过“四化”将三个层面的劳动教育资源转化为课程

  (1)实现结构化

  学校可将十多年逐渐积累起来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通过合并、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是长期的、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学校要将课程资源以一定的框架、结构进行整合,合并同类项、有意识地开发、补齐短板部分。通过课程实现学生劳动价值观、劳动素养的全面培养。

  (2)实现校本化

  学校将课程资源转化为劳动教育课程的过程中,首先是要结合根据自身的设施设备、师资力量、政策制度、现有课程等情况进行课程的开发,不能照搬别校或其他地区的经验,只有将课程资源校本化,才能保证劳动教育课程的顺利实施。更为重要的是,推动校本化,才能将劳动教育课程做出特色,提升劳动教育课程的针对性。

  (3)实现课程化

  劳动教育资源很多是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具有分散、零碎、随机、形式变化多等特点,比如,通过引导学生做家务来进行家庭中的劳动教育,但家务具有零碎、时间不确定等特点。这些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特点会影响开展劳动教育的效果,因此,推进课程化,成为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课程化才能将各种活动规范起来,明确各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课程化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会形成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等资料,也有利于劳动教育课程的不断完善和改进,有利于劳动教育经验的推广。

  (4)实现阶段化

  高中阶段,高一、高二、高三学生由于年龄、知识结构、学习负荷等各方面的不同,会分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将劳动教育资源转化为劳动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必须将课程进行阶段化整理,将适应各阶段学生特点的课程内容安排在不同的学段。另外一个方面,由于高一、高二、高三学生的能力不同,学校必须设置目标不同、方法不同的劳动教育课程,实现学生劳动意识的渐进式增强。

  (三)通过“三保障”模式完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有赖于普通高中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

  1,建立学校层面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从国家到自治区都已出台关于劳动教育的政策性文件,然而,要让劳动教育的实施真正落地,必须将国家和自治区的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文件转化为学校的可操作性的政策和制度。

  2·完善教育条件

  学校可完善劳动教育师资,培训具有专门技术和经验的教师,编纂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建立专门的劳动教育场所,完善劳动教育教学设施,成立劳动教育的校外实践基地。

  3,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课时,为参与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计算工作量绩效,对教师的工作成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建立对劳动教育效果的评价机制,定期举行劳动教育成果展示交流等活动,对学生参加劳动的次数、劳动的态度、劳动的技能、劳动的成果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并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总之,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家庭,通过完善的课程规划、完整的课程体系、完美的评价机制,能使劳动教育更立体、更系统,能扎实有效地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投稿方式: ·邮箱: sdwh_2001@126.com投稿时邮件主题请写明文章名称+作者+作者联系电话
·在线: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