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社会科学期刊浏览:次
《干旱区地理》发展历史:
2007年经中国地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审核同意,中国地理学会正式接纳《干旱区地理》为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成为中国地理学会旗下少数几个由京外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之一。
《干旱区地理》期刊的刊载范围具体包括:自然地理、区域地理、全球变化、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土壤学、水文与水资源,环境变化、气候、气象、植物生态与植物地理以及植被恢复、动物生态学与动物地理学、干旱区生态与及其生态系统建设、灾害与防治、资源开发与利用、干旱区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干旱区资源环境研究重大科学问题:即干旱区生态系统与演化机制、干旱区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发展,并反映干旱区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干旱区研究报道、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干旱区地理学提供论坛,同时还欢迎对《干旱区地理》发表的文章进行讨论和评论。主要读者对象:地理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中学教师,以及农、林、牧、水利、气象、地质、工交、贸易、城建、旅游、规划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和决策者和国内外科技工作者。
1992年开始至今由北京大学出版的《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之中,《干旱区地理》一直被确定为地理核心刊物。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国家自然基金的帮助下进行了期刊的评比,确认《干旱区地理》为地球类核心刊物。《干旱区地理》目前已被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期刊文摘 (CSTA)数据库》(英文版)、《中国地理文摘(英文版)》、 Chinese Geographical Abstracts〉和《中国国土与自然资源文摘》等综合性、专业性数据库和文摘类期刊列为引文刊物或核心来源刊物。 《干旱区地理》从1990年至今一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列为该数据库地学类核心期刊。 《干旱区地埋》汉文版已在 1998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清华大学光盘版””、 “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科技部西南信息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
《干旱区地理》简介:
《干旱区地理》国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已被国际检索刊物和数据库GeoRef,CAB,AGRIS,AGECONCO(CD)、PLANTGENE(CD)、CAB HEALTH和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的黄土委员会(Loess Commission)的会刊黄土通讯(Loess Letter)列为引文刊物。
《干旱区地理》(原名《新疆地理》)1978年创刊,现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语 言:中文,主办单位: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刊时间:2009,出版周期:双月,国内刊号:44-1664/C,国际刊号:1674-7178,邮发代号:46-109
2014年 04期《干旱区地理》投稿论文查稿:
地表过程研究
丹江上游全新世早期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粒度特征研究…………………………李晓刚;黄春长;庞奖励646-655
气候与水文
干旱区艾比湖湿地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秦璐;吕光辉;张雪妮;何学敏;王合玲704-712
不同入渗水头条件下壤砂土的一维垂直入渗特性…………………………陈永宝;胡顺军;罗毅;田长彦;尹传华713-719
简讯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两项院西部行动计划(三期)项目通过验收…………………………703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召开“千人计划”-新疆项目专家论证会…………………………776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发展研讨会召开…………………………785
《新疆荒漠-绿洲小型野猫类的栖息地选择与生存现状》出版…………………………80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与吐鲁番地区行政公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819
生物与环境
基于GIS的白银区耕地耕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及污染评价…………………………孙成胜;蔡小冬;张仁陟;蔡立群750-758
西北地区家庭生活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李建豹;曲建升;张志强759-766
油气管道建设对干旱荒漠区景观格局影响的比较研究…………………………肖峻;时鹏;汪亚峰;陈利顶767-776
青海湖克土沙地沙棘林的防风固沙机制与效益…………………………吴汪洋;张登山;田丽慧;魏殿生;赵超;贾飞飞777-785
地球信息科学
高山地区多源地面高程数据误差分析…………………………贾洋;陈曦;李均力793-801
区域发展
甘肃省县域城镇化地域差异及形成机理…………………………杨勃;石培基838-845
兰州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刘争光;张志斌846-856
地理论文发表:论正确认识等温线的影响因素
论文摘要:陆地受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受热慢,散热也慢。受其影响,夏季,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低于同纬海洋。因此,等温线在海岸地带发生着季节性的弯曲变化。学生在熟练掌握等温线图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再联系具体区域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等温线问题是不难解决的。本文对影响等温线图的五个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等温线,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因素
等温线图是用若干条等温线来表示一个地区气温分布状况的地图。它能将不同地区气温差异、形成原因及内在规律等以图像形式表达出来,能较好地体现“以能力测试为主”的高考指导思想。分析近几年考题可以看出,关于等温线图知识点的考查,出题角度更加巧妙,综合性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出题形式尽管多样,但核心考点不变。牢固把握等温线图的影响因素原理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下面分析如下:
一、纬度因素
纬度位置决定了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同纬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同,纬度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受此影响,在南北半球,无论7月或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因此可根据等温线图中等温线的南北递变情况,可判定图示区域所在的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即“北增为南、南增为北”。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