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论一流人文社科类期刊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发布时间:2021-03-30所属分类:免费文献浏览:1

摘 要: 西部广播电视

《论一流人文社科类期刊发展的经验与借鉴》论文发表期刊:《西部广播电视》;发表周期:2020年22期

《论一流人文社科类期刊发展的经验与借鉴》论文作者信息:李冶陶

  摘要:学习并借鉴国外一流人文社科类期刊的办刊模式,有助于传播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提升我国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本文从他者视角出发,凝练国外一流人文社科类期刊的成功经验,进而为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的办刊实践提供建议:更新办刊理念,提升稿件质量,重视平台建设。

  关键词:一流人文社科类期刊;经验与借鉴;办刊理念;稿件质量;平台建设

  2018年公布的《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年报》中,统计源期刊共21550种,涵盖了7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234种。在排名前30位的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中,美国期刊19种,英国期刊8种,荷兰期刊2种,而来自中国的期刊仅有《国社科》(SOCIAL SCIENCES IN CHINA)1种。分析各地在WAJCI分布与排名情况发现,国外在人文社科类期刊的建设方面占据优势地位,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形成一大批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有先进技术整合力的国际一流品牌期刊,如《美国社评论》(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美国社会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等,在关注理论前沿、传播科学成果、引领创新方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与国外一流的人文社科类期刊的发展相比,我国高质量高水准的综合性人文社科类期刊数量相对较少,学术影响力相对较弱。基于此,在我国向世界一流期刊进军的政策背景下,本文试从他者视角出发,对国外顶级人文社科类期刊在办刊理念、人才培养、数字化发展以及其他独到之处等展开系统研究,凝练其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面临的“大而不强”的现象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进一步发展,提升学术话语权,走向国际市场。

  1国外一流人文社科类期刊的经验探索

  通过分析《美国社会学评论》、《美国社会学杂志》、《社会学年度评论》(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社会问题与政策评论》(SOCIALISSUES AND POLICY REVIEW)、《社会指标研究》(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社会力量》SOCIAL FORCES)、《社会问题杂志》(JOURNAL OF SOCIAL ISSUES)等国外一流人文社科类期刊的成功因素,以期对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的发展方向提供相应的借鉴。

  1.1 严谨包容的办刊作风,严格把关出版质量国外一流人文社科类期刊秉承学术使命,办刊作风严谨包容,发布前沿科学研究,严格把关出版质量。

  如美国社会学协会(ASA)创办的《美国社会学评论》,其使命是出版社会学学科感兴趣的原创作品、新的理论发展发现、能够推动人们理解基本社会过程的研究成果以及重要的方法论创新,并欢迎社会学所有领域的高质量文章。而《社会问题与政策评论》不限于特定的观点、政治/意识形态、重点领域1学科取向,包括全球关切的领域,也能够有力体现其学术包容性。

  同时,一流期刊对于出版质量的把关较明显地体现在其较低的文章接受率上。如专注于高效高质的审核流程,致力于为作者提供及时的决策及质量反馈。其审核过程遵循高标准、严要求,2019年期间收到的748份稿件中只有44份被无条件接受,63份被邀请进行修改和重新提交;而使用传统的ASA指标来衡量,期刊2018年的接受率只有5.9%。除了总体的低接受率,排名前十的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中,多数期刊的官方网站上都有非常详尽的作者指南,如《社会指标研究》的作者指南就涵盖了17个方面的详细说明,包括一般性意见、手稿提交、标题页、文本格式、引用说明、图表格式、电子辅助材料、英语编辑、作者的道德责任、作者原则、遵守道德标准、利益冲突、研究数据策略、验收后、开放选择、链接和下载、开放访问发布。如此详细的作者指南能够对作者的写作和投稿起到指导作用,为作者提供“定心丸”,使其在写作和投稿时有目标、有方向。

  1.2 国际化的办刊视野,有力保障全球传播国外一流人文社科类期刊立足国际化办刊视野,不局限于本国学术圈,以带动全球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目标,发表国际受众普遍感兴趣的前沿文章,确保期刊能够在全球传播。如《社会力量》的学术使命就是“出版最高质量,产生最大影响,提出创新研究,推动未来进步,致力于确保期刊在全世界传播,以便研究人员能够随时随地地访问内容"。《社会力量》

  平均每月下载300万篇文章,下载者几乎来自世界上每个国家。

  同时,国外一流人文社科类期刊依托现有丰富资源,注重多方合作,致力于构建学术共同体,以便整合各类资源。如《社会力量》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依托出版社丰富资源,与全球合作伙伴合作,提供低成本或免费访问期刊,为急需研究的人提供尖端研究:通过其发展中国家计划与科学出版物供应国际网络

  (INASP)、世界卫生组织的HINARI项目和elFL基金会合作,为2000多个机构提供免费或大幅折扣的在线访问大多数期刊;与国际图书馆密切合作,凭借高质量内容、灵活的商业模式、卓越的售前和售后客户支持以及公平的定价策略,保证全球市场竞争力。如《社会问题杂志》与《社会问题与政策评论》都隶属于社会问题心理研究协会(SPSSI),这一协会是一个国际团体,由3000多名心理学家、联合科学家、学生和其他在重要社会问题的心理方面的研究方面有着共同兴趣的人组成。

  1.3高质多元的人员组成,充分贯彻人本理念国外一流人文社科类期刊拥有多元化、高素质的编委会和审稿人,其充分尊重编委会和审稿人的意见,贯彻人本理念。《美国社会学评论》的编委会组成总体上实现了性别与种族的平衡,董事会有7位副编辑和66位常规董事会成员,国际编辑委员会成员来自多个国家,从学者到作家、艺术家、企业家,试图囊括各种声音;从公开征集提名中选择编委会成员,使其能够减少基于专业网络的潜在选择偏见,并努力招募更多的人员。《社会力量》的编委会包括主编、编辑助理、国际编辑委员会、美国编辑委员会和联合国军司令部编辑委员会、学生助理。其中国际编辑委员会的50个成员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学年度评论》有商业事务委员会,包括来自业界和学术界的思想领袖。委员会的主要作用是协助董事会监督支持组织使命、价值观和战略目标的财务政策和预算的发展、批准和执行,并根据其目标审查组织的财务绩效,向董事会提出重大交易和计划。期刊编辑和联合编辑的领先研究人员每年与编辑委员会成员会面一次,以选择最引人注目的主题和作者,并对积累的科学知识进行编目。

  1.4先进开放的数字平台,有效推进品牌建设

  国外一流人文社科类期刊普遍重视数字平台建设,这对于建设期刊品牌起到拓宽渠道的作用。统观排名前10的国外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官网,大多数期刊的官网设计较为简洁美观,信息内容清晰明了,链接丰富,便于通过官网延伸阅读与开放获取。这些期刊普遍注重媒体融合,除了邮箱联系方式,还包括OUPblog,Twitter,Facehook,Youtube,Tumblr等 新媒体链接,能够对期刊及期刊刊载的内容进行多渠道广泛传播,宣传期刊品牌。同时,这些期刊不断完善应用技术,如《社会力量》采用新技术和新格式,通过更为直观的方式为研究和专业社区提供内容发展技术,以确保研究人员能够用最方便的格式访问最新内容,不断改进出版,提高内容质量。而其依托的牛津大学出版社是第一个将成熟日志过渡到开放访问日志的发布者,现已有超过100种期刊使用该出版社的开放访问模型,并有9种完全开放访问期刊。该出版社不断尝试不同的可持续的开放获取业务模式,并定期向其合作伙伴和更广泛的学术界报告学术发现。其对于期刊移动阅读的不断优化,既能够丰富期刊多元获取方式,又能够方便读者阅读,推进期刊品牌建设。

  2国外一流人文社科类期刊的启发与借鉴

  在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在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建设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与国际一流水准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外一流人文社科类期刊的优秀经验,对改善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大而不强”的现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借鉴与学习,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2.1 更新办刊理念

  办刊理念是一本期刊得以生存、发展的最根本支撑,是“对杂志的定位、社会环境和读者需求等客观条件的分析研究”1",也是期刊进行选题策划等工作的依据。提高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的办刊水准,需要从更新办刊理念做起。

  其一,办刊理念要对标国际,即用国际化的视野办刊。建设一流学术期刊的最终目的,是让中国学术走向世界,提高我国的学术话语权。这就要求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在立足于本土的基础上,还要面向世界,一方面弘扬本土文化,输出代表中国智慧和中国水准的优质学术成果;另一方面吸引国外学者来我国的期刊上投稿。而纵观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的办刊理念,鲜少体现国际化视野,并没有营造出一种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不利于形成兼收并蓄、多元发展的格局。因此,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的办刊者必须要通过学习和思考培养国际化的意识、提升国际化的胸怀、通晓国际规则,并落实到办刊理念中,带领期刊积极向国际化看齐。

  其二,办刊理念要明确政治导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话语权。“新闻出版行业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新闻出版人的责任和使命。”1与自然科学类期刊相比,人文社科类期刊更多地凝结了思想的结晶,因而也具有更加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肩负着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使命。因此,在对标国际化办刊视野的同时,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话语权,牢牢地把住意识形态导向把关1,避免一些打着学术幌子肆意谈论政治的文章发表,引发思想动荡,危害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中国社会科学》在《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年报》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排行榜中位居第四,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双百,方针,积极倡导理论和学术创新,弘扬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朴实的文风,努力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做出了良好的表率。

  2.2 提升稿件质量

  稿件质量是衡量学术期刊水准的关键性因素,而近年来,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失范事件仍有出现,表明“内容为王”在这个时代并未过时,依旧是建设一流人文社科类期刊应该遵循的准则。坚持"内容为王",即坚持精品意识,就是坚持输出“内容质量上乘,思想性、理论性、创新性强,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1的研究成果。

  其一,要创新选题策划,避免学术成果的同质化输出。为迎合市场导向,我国绝大多数人文社科类期刊会围绕社会上的热点话题策划专栏并刊登有关的研究成果,吸引读者关注、阅读。但是,这可能加剧学术成果的同质化产出,使学术变得浮躁。国际一流人文社科类期刊必须具有独特性,才能保证其具有不被取代的核心竞争力,如《美国社会学评论》与《美国社会学杂志》虽同样关注社会学科的研究成果,但由于期刊定位不同,选题策划、栏目设置上会有所侧重。因此,在进行选题策划时,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需要时刻谨记自身定位与特色,充分消化热点话题,挖掘其中具备的学术价值。

  其二,要落实同行评议,促进学术共同体的健康发展。研究发现,国际一流人文社科类期刊会在办刊理念中强调“通过同行评议”这一点,并在“作者须知"中详细说明同行评议的要求与流程,可见,它们非常重视同行评议,对于学术失信行为持零容忍的态度。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采用盲审的方式进行同行评议,要求评审过程不掺杂利益纠纷,是公平和客观的。但现实情况是,“评审专家资格存疑、评审时限不确定、评审意见的合理性存疑、评审专家不评审"B等问题限制了同行评议制度的运行和发展,评审专家的不当行为如强制引用、拖延审稿、无效审稿等1严重影响了同行评议制度的公平性,使同行评议更多地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没有真正发挥其学术评价的功能,导致一些达不到学术标准的“人情稿”“关系稿”可能因此流入社会,损害我国的学术形象。因此,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应学习国际经验,完善并落实同行评议制度,保证学术评价的透明性、公平性。

  其三,缩短审稿周期,保证优质学术成果的时效性。国际一流人文社科类期刊的初稿审稿周期平均为一个月,《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

  年报》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排行第一的《美国社会学评论》的初稿审稿周期平均27天。与之相比,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的审稿周期过于漫长,这可能导致优质学术成果失去时效性,降低影响力。因此,在保证把关质量的前提下,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应积极寻找能有效提升审稿效率的方式,如网络首发模式的出现就是一有力的探索。

  2.3重视平台建设

  建设国际一流人文社科类期刊需要依靠强有力的宣传平台,能消除地域因素、语言因素的限制,促进作者与读者、学界与业界等的平等交流、友好互动。

  其一,要健全网站功能,实时发布信息并畅通沟通渠道。我国绝大多数人文社科类期刊都有自己的网站,但是并不重视其建设,发表信息滞后、联系方式失效等问题十分常见。对标国际一流人文社科类期刊的网站,我们还相距甚远。因此,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必须健全网站的功能,使其成为一个开放的中介平台,作者可以找到投稿信息并完成投稿,读者也可以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与作者交流心得体会。其二,要搭建全媒体传播平台,实现学术成果的多渠道传播。为拓展学术成果的传播辐射面,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应当顺应媒介融合的必然趋势,利用"两微一端”等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3结语

  国外一流的人文社科类期刊普遍具有严谨包容的办刊作风、国际化的办刊视野、高质多元的人员组成、先进开放的数字平台,这对于当前我国鼓励建设一流人文社科类期刊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其成功的办刊模式和经验也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人文社科类期刊提供了三个方面可借鉴、可落地、易推广的启示:其一,更新办刊理念,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同时,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话语权;其二,提升稿件质量,要创新选题策划,严格实行同行评议制度,缩短审稿周期,从而避免学术成果的同质化输出,防止“劣币驱逐良币”,保证学术成果的创新性和科学价值;其三,重视平台建设,需要健全网站功能,搭建全媒体传播平台,强化先进技术整合力。

  对于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来说,汲取国外人文社科期刊的成功因素,取长补短,整合优势,是推进构建我国哲学社科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有必要向国外一流的人文社科类期刊学习,既要重视学术期刊梯队建设,传播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结合国情研究中国问题,又要向国际一流期刊看齐,在办刊理念、稿件质量、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进而扩大我国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俊平,办刊理念重要性的再认识及其实践[].编辑学刊,2014(2):27-30.

  [2]许丽娜,加强导向意识,做好期刊意识形态工作D1]出版广角,2019(24):47-49.

  [3]王炎龙,泰翊珊,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导向把关D1.中国编辑,2020(9):20-24.

  [4]查朱和,努力打造一流学术理论期刊的探索与思考[1]1.中国编辑,2020(9):25-28,59.

  [5秦卫波,我国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运行困境及改革趋向D].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78-183.

  [6]林松,张婉博,张维维.同行评议中审稿人不当行为的探讨与防范[].编辑学报,2020,32(4):439-442.

投稿方式: ·邮箱: sdwh_2001@126.com投稿时邮件主题请写明文章名称+作者+作者联系电话
·在线: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