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运动处方理念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3所属分类:免费文献浏览:1

摘 要: 高教探索

《运动处方理念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论文发表期刊:《高教探索》;发表周期:2020年12期

《运动处方理念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论文作者信息:张彦,广东工业大学体育部副教授。

  摘要:本文以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为背景,探索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能够提高大学生体质的教学模式,构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处方理念。研究表明,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其良好的运动习惯,以及促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运动处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大学生是国家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人才资源,而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大学生良好生活品质和高强度工作的根基和重要保障。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康的体魄,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完成个人的工作使命。2006年12月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通知强调要不断增强学生的运动理念和健身观念,学生要学习且掌握两项以上的适合自身的日常体育锻炼方法,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意识。2009年8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

  《全民健身条例》中规定“学生在校期间每天保证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

  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中,体育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不平衡状况。由于中小学时期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对体育锻炼的忽视,大学期间健康问题就暴露出来《光明日报》于2011年9月发表国民体质检测报告,发出了大学生体质在下降的警告。

  2012年12月1日,《生活报》发表了题为《"死亡距离”这次只有500米?》的消息,一名大三学生参加1000米长跑的体能测试时,跑了500多米远后突然倒地猝死。而后,又有大学生在长跑运动中接连发生几起猝死事件,此类消息的报道引起了全国对“大学生体质”的高度关注。

  教育部于2015年11月25日发布的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超重、肥胖、视力不良是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问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组长邢文华指出,我国学生身体健康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由此看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十分重要。

  一、运动处方概念及其优势

  1,运动处方概念

  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通过研究提出了“运动处方”这一概念。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始使用这一术语。运动处方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根据锻炼者的基本信息、医学体检、运动负荷等情况,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以处方的形式规定锻炼者运动的内容、强度、时间和频率,并提出运动中需注意事项。运动处方可谓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对运动者的锻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便于自我操作。

  近年来,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针对性弱,形式上是缺乏心理学依据的四段式教学程序2,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根据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运动处方进行体育教学,可增强学生体质,降低由于不合理运动造成的伤害,保持心理健康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降低生活方式不良引起的患病风险大有神益,同时也对促进普通高校体育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2,运动处方的优点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时间、喜欢项目的情况各不相同,日常的运动方案应该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制定出针对性强、以学生为本的运动方案,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采用运动处方来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科学性。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是严格按照康复体育、运动学等学科的要求开展的,可根据大学生的锻炼习惯对其内容进行及时调整,有较强的科学性。(2)准确性。大学生体质健康运动处方系统在设计上符合行业标准和国家各级管理部门评价体系建设的标准。(3)目的性。运动处方主要达到增强人体与健康相关的机能和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慢性疾病或治疗慢性疾病并促进健康;提高运动中的安全性;丰富文化娱乐生活,调节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4)实效性。运动处方简单易懂,易于接受,且收效快,是学生健身和康复的理想方法。

  二、运动处方教学模式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构建适于“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模式,这也是体育教学领域急需加强研究的课题。健康涵盖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四个领域,在体育教育中,要以生理健康为基础和诱因,并适用于其它三个方面健康教育的模式。[普通高校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展开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从教学方法、内容到教学组织形式都进行了改革,其中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取得的教学效果较为明显。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方式解决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相关的问题,并以此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完成体育教学中的主要任务。运动处方教学模式通过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宣传贯彻健康教育的思想,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而较好落实“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和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具有较高智力水平的、心理和生理趋于成熟的,而其身体发育状况、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千差万别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他们在入学时的体育达标率为85%。这些大学新生有着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高的认知能力,较强的自主意识和选择能力,强烈要求个性发展,而其体育课程学习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其体质和心理素质有待进一步增强和提高。经验表明,健康的体魄才是人才的可靠载体。作为连接高中体育和社会体育中间环节的普通高校体育,要培养和教育大学生的体育意识、运动习惯和运动能力,才能使得青年大学生毕业后面对社会,承担起繁重的工作任务。当前,运动处方从康复领域发展到预防和健身领域;并由单一处方发展到多方位处方,即由提高心肺功能发展到力量和柔韧性;处方系统由手工定制发展到信息化。[学生在大学期间,一般已基本发育成熟,想提高如速度方面的身体素质是有难度,应更多注重与其日后工作相关的耐力、力量、柔韧素质的保持和提高。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耐力、力量和柔韧三个方面的应用非常成熟,且有很强的针对性,可在普通高校推广使用,这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把学生“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作为体育课程的发展目标的要求。

  运动处方体育教学模式着重于运动的内容、过程及效果的检测。运动处方在内容上涵盖运动的目的、项目、负荷、练习手段和频率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这种把运动处方和体育教学相结合,根据处方的特点,以客观数据为基础,根据学生体质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教学设施等多种因素制定的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一种教学模式,是集科学性、安全性和实效性为一体的过程,并不断完善和优化,达到教学效果。运动处方的教学程序是:测试一分析一处方一实施一监控一分析一评估,此种模式目标明确,因人而异,效果可测,科学合理,其教学组织形式、运动过程和效果检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模式(见图1)。

  三、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1、学生体质测试和分析

  按照《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规定,每学期初对大学生进行体质状况和运动能力的测评,并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病史、生活和运动习惯、运动兴趣爱好和表现。通过对大学生的身体的形态、机能、素质、成分等指标进行测试,明确其体质发展需求,即确定运动处方的实施目标。运动处方中的运动频率和强度、持续时间等与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学生个人的身体素质越好,他所能适应的运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运动频率越高。心理测试主要依据《症状自评量表SC190》,SCL-90包括9个因素,每个因素反映出人体某一方面的症状情况,通过因素得分可以明确症状分布特点。根据测试的有效数据和学生体质状况分析,建立符合大学生个人实际情况的健康档案和运动处方。

  2,运动处方的制订与实施

  一般来说,当前大学生体质状况良好,但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大学生由于生活不规律、过度饮食、缺乏运动而产生肥胖,有些则心肺功能或是下肢的弹跳能力不好,在处方定制上要目标明确,调整学生的亚健康状态。

  通过查阅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评情况,制订运动处方,时间上以周为单元,处方实施18周,每周3次,每次60分钟,且每周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略有微调。学生个人的体质发展需求和每个学期的体育课表作为运动处方制订的基本依据,

  且整个学期都保持不变。大学生每学期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每6周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技能训练计划和活动安排的内容有变化。在运动处方实施的18周中,需定期对学生身体锻炼的情况进行合理的检测。图2给出了以学生为本的运动处方制订流程,包括每学期的各个阶段需完成的运动任务。

  体育教师需集中讲授运动技能、健康理论、营养、运动保护等知识,提出每周的教学要求。形式上以5-10名学生为一组开展锻炼,体育教师现场指导,了解每个学生的运动实际情况。课后对每个学生进行记录,包括每个学生的出勤、体质状况、运动能力、运动情况、每个阶段的测定等。运动处方实施分三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从第1周到第6周,实施相应的运动处方,以发展耐力素质的锻炼为主,着重提高心血管功能。第二阶段,从第7周到第12周,实施相应的运动处方,以发展力量和耐力素质锻炼为主,改善肌肉群力量、耐力和形状。第三阶段,从第13周到第18周,实施相应的运动处方,以发展力量、耐力和柔韧素质锻炼为主,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使动作姿势更优美。

  发展心肺耐力素质的锻炼,运动强度可参考学生的心率、吸氧量/MET两项指标,运动强度的增加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锻炼项目多是像跑步、爬山、游泳、以及各种球类等低强度、长时间、由全身大肌肉群参加的周期性有氧运动。每次锻炼中至少有20分钟的有效锻炼时间。每周3次即可达到保持或提高心肺功能的目标。可采用台阶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

  力量训练可以借助不同重量的哑铃、沙袋、弹簧练习器等。每周每次的锻炼时间要能容纳特定动作和特定肌群,并且练习上可以分为多组动力性和组静力性。以达到适宜的重量时,肌肉会轻微颤抖作为合适的负荷强度。

  柔韧素质锻炼主要是提升肌肉的伸展性和关节的灵活性。根据锻炼项目和其动作要点,逐渐加大动作幅度。以学生身体局部受到牵拉感为合适的负荷强度。锻炼初期,出现牵拉感时,每次可停留10s左右;几周后,逐步延长持续时间,可增加到每次停留45s左右。运动频率上隔天锻炼一次,可放在准备和整理活动中进行。

  3.分析与评价

  对参与运动处方的大学生进行测试,包括其身体的形态、成分、机能、综合运动能力等方面,运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对数据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运动处方式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体质和教学效果的影响。运动处方教学能解决众多与体质发展相关的问题,所以成为促使体育教学取得较好成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锻炼持续的时间、运动频率和负荷强度等都有很强的针对性。科学的运动处方锻炼与合理的饮食后,学生的身体形态会有定的变化,因肌肉得到很好地锻炼变得精细化。适宜的体脂含量能使人体保持良好的机能以及健康状况,所以对锻炼后学生的体脂率进行测定,如果学生体脂率数据趋向标准范围(10%-18%为男子的理想型体脂率,17%-25%为女子的理想型体脂率),说明学生的身体肌肉更加充实。)通过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状态的重要测试手段台阶试验,间接推断学生机体的耐力。参与运动处方的学生心功指数越大,反映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越高,学生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有利于其身体机能水平的提高。由于学生是根据兴趣选择的运动项目,其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并且以运动处方方式进行运动量的控制,锻炼的科学性较强。通过运动处方模式,大学生体质增强和运动能力提高,并且大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也有很大的提高。可以说,学生锻炼与教师教学是一个不断提高协调耦合的过程。

  大量研究证实,体育运动可转移学生注意力发泄情感、改变兴趣、稳定情绪等,是作为调节锻炼者情绪和治疗其心理障碍的有效手段。0它能使人进发出智慧和勇气去追求美好生活,可以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排除心理疾病。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地消除焦虑、缓解紧张情绪,学生的心理健康向更加适宜的方向发展。随着体育锻炼的持续进行,个体的个性将逐步由内向外发展。参与体育运动的大学生可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这种体验能磨练学生的性格、消除紧张情绪、锻炼意志、增进才智和自我控制力,并不断激发学生奋发图强和追求健康生活。

  4.结论和建议

  (1)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运动处方式教学模式,探讨以学生为本的运动处方实施,使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有明显改变,能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与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参加健身运动的习惯,并能很好地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运动处方式教学模式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和全民健身的活动相接轨。建议不断完善高校体育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研究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信息化体系,推动普通高校体育改革。

  (2)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淡化了在传统教学活动中的竞技色彩,融进了体育技术、健康教育、健身锻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为日后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运动处方模式实施过程中,因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一定程度上要依靠体育教师帮助其转变认识。建议在高校体育理论课中,多传授学生体育的目的和方法,以及运动处方的作用和功能,使学生转变观念,不断提高对运动处方的认识。

  (4)运动处方能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对人体的作用,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建议在处方内容上多考虑学生心理因素,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锻炼,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运动的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S].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9.

  [2]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1.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7.

  [4]刘星亮.体质健康概论[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132.

  [5]严丽萍,高校体育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北大,,2007(10):447-448.

  [6]刘念禹,范鹏,韩露,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运动处方”的实验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798-800.

  [7]曹荣芳,国利,李雷,个性化体育教学法的实验研究[].教育与职业,2007(5):146-148.

投稿方式: ·邮箱: sdwh_2001@126.com投稿时邮件主题请写明文章名称+作者+作者联系电话
·在线: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