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关于智慧教学工具在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5-29所属分类:免费文献浏览:1

摘 要: 教育观察

《关于智慧教学工具在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思考》论文发表期刊:《教育观察》;发表周期:2021年9期

《关于智慧教学工具在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思考》论文作者信息:覃英,河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摘要]智慧教学工具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教师使用智慧教学工具开展课程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学互动更好地延伸至课外,有利于教师利用学习规律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学习等。智慧教学工具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目前,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开展课程教学的深度、广度不够,未能正确利用智慧教学工具提供的数据为教学服务,导致智慧教学工具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必须提高认识,对如何运用智慧教学工具开展教学进行探索,培养数据思维,从而真正发挥智慧教学工具作用。

  [关键词]智慧教学工具;教学互动;学习规律;个性化教学;数据思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教学工具如“雨课堂”"学习通”等纷纷出现在课程教学中。智慧教学工具方便了教师的教,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使教与学发生了重大改变。但很多教师对智慧教学工具并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使智慧教学工具的作用仅停留于表面而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何充分发挥智慧教学工具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和探索的方向。

  一、智慧教学工具对课程教学之利

  (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第一,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智慧教学工具往往设有多种功能,如"雨课堂”设有习题、随机点名、随机分组、发送红包、弹幕、投稿、视频播放等功能,这些功能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用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如“雨课堂”中的“随机点名”功能,因其抽取结果完全是随机的,学生往往会较为兴奋地期待抽取结果,课堂气氛常因此活跃起来。第二,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开展教学便于实现生生参与。如“雨课堂”的练习、测试、讨论功能都可以实现生生参与,促进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第三,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开展教学能丰富学生参与教学的途径。如在“雨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不懂""弹幕”

  “投稿”等功能参与课堂学习。第四,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可以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只有注意力集中,其学习效率才会高、效果才会好。教师恰当利用智慧教学工具的不同功能,可以对学生提供不同刺激,以此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长时间使用单一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情况的发生。

  总之,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开展课堂教学“突破了以往的课堂组织形式,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1

  (二)有利于教学互动延伸至课外没有运用智慧教学工具的传统课程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发生在课堂上。课堂之外的互动很难进行,即使能进行也需付出较大的代价,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有了智慧教学工具,师生之间的互动除在课堂上进行外(运用智慧教学工具开展的课堂互动比传统课堂互动更为多样),还可以在课外完成。如“雨课堂”平台可以“通过与PPT、微信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与教师建立沟通桥梁,让课堂互动一直保持在线的状态”2。教师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可以于课前把预习内容、学习资料发送到学生的移动设备终端,于课后向学生推送检测题、学习资料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随地安排学习,使教师的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还能发挥课前、课后学习对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三)有利于教师利用学习规律开展教学人的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按照学习规律进行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学习金字塔理论较好地揭示了人们学习的规律。爱德加.戴尔于1946年首次提出“学习金字塔。"[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得出的结论与戴尔相似,只是把阅读和听讲交换了次序,认为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更多。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后,对学习内容的记忆保存率是有差别的。该理论把学习者24小时后所学内容的记忆保存率从高到低共分为7层:第一层为第一种学习方式为讲授,记忆保存率为5%;第二层为阅读,记忆保存率为10%;第三层为音频、图片,记忆保存率为20%;第四层为演示,记忆保存率为30%;第五层为小组讨论,记忆保存率为50%;第六层为学生“做中学”或实际演练,记忆保存率为75%;第七层是学生自己学会后,马上教给其他学生或进行应用,记忆保存率为90%。前四种学习主要是个人被动学习,记忆保存率在50%以下,后三种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记忆保存率在50%以上。智慧教学工具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平台,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注重设计练习、讨论、问答等教学环节,在多种教学方式中进行转换,从而更好地运用听、说、读、练等各种学习方式,使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四)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学习教师利用智慧教学工具进行教学,通过采集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的数据,可以从经验教学向数据驱动转换,利用数据判断、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节奏,做到教学过程可视可控[2,实现个性化教学,避免“车厢”式教学。

  教师通过对教学数据的分析,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可以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建议和意见。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数据,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并根据这些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学习。教师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可以把授课内容及其他学习资料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课前、课后安排学习,掌握所学知识。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平台。

  (五)有利于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智慧教学工具的一些功能,可以取代教师的部分工作。例如,利用智慧教学工具的选择题、填空题、投票题等功能,学生提交答案后系统自动生成答题结果,无须教师一份份批改、计算、统计,教师就能了解学生答题的总体效果,掌握答错学生名单、答错的具体情况;利用智慧教学工具提供的扫码进入课堂功能,教师无须点名就可以了解学生的到课率情况: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智慧教学工具提供的功能,无须自行统计、汇总就可以掌握班级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的具体数据、汇总数据。而且,智慧教学工具“数据分析的速度越来越快,经常在数据刚刚录入就可以得到实时的分析结果"。智慧教学工具提供的多种功能使教师避免了重复工作,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也节省了教师的时间。

  二、智慧教学工具的作用发挥不足之因智慧教学工具为课程教学提供了新平台,这种工具利用得好,可以大大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初用者很可能顾此失彼,没有很好地发挥智慧教学工具应有的作用。

  (一)认识不足

  有的教师不注重学习、掌握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不了解智慧教学工具或不去掌握智慧教学工具的各项功能,对智慧教学工具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用不用都一样;有的教师不注重学习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国家政策,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不积极、主动地运用智慧教学工具辅助教学;有的教师迫于学校压力使用智慧教学工具,没有意识到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学校强调时就用,学校不强调时就不用,使利用智慧教学工具辅助教学还没有形成常态化。因此,智慧教学工具还没有被多数教师普遍使用或主动使用,其作用还没有得到较好、较充分的发挥。

  (二)使用深度、广度不够

  有的教师是为了技术而使用技术,使用智慧教学工具纯粹是为了作秀,导致技术的作用无法有效发挥出老“技术使用深度不够,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普遍现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或仅起到替代功能,或强化了传统教学方式。"有的教师仅使用智慧教学工具的部分功能,如利用智慧教学工具中的客观题型检测结果的自动生成功能替代传统的教师手工阅卷,并未正确使用智慧教学工具的各种功能;有的教师重视智慧教学工具在课堂中的作用,但对课前、课后的作用不重视。这部分教师没有全面、系统地运用智慧教学工具的各种功能,没有使智慧教学工具的各种功能的综合使用效果发挥出来,没有做到“物尽其用",导致智慧教学工具在实际中的使用远未达到最佳效果。

  (三)未能正确利用数据为教学服务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依靠感觉、直觉,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这种判断开展教学活动。运用智慧教学1具开展教学,教师可以获取大量的教学活动数据。如前所述,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但是,部分教师并未能正确对待智慧教学工具提供的数据,未能发挥这些数据对教学应有的作用。一是有些教师没有利用数据为教学服务,未能让数据真正赋能教学。有的教师只将智慧教学工具当作作业或测试的批改工具,智慧教学工具提供的数据停留在可视化层面,没有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寻找数据产生的原因,更没有根据数据反思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或指导学生学习,没能发挥数据对教学的作用。

  二是有些教师过度依赖智慧教学工具提供的数据。采用智慧教学工具开展教学收集的各种数据是客观的,教师通过分析数据可以了解、掌握教学的基本情况,但现有的智慧教学工具提供的数据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数据本身无法反映其形成的真实情况。如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智慧教学工具反馈给教师的可能是所有学生完成了任务,但学生实际上观看了没有、观看了多久,是否认真观看等方面的信息,现有的智慧教学工具是无法提供的。再如,智慧教学工具可以即时显现客观题的答题结果,但学生答对、答错的真正原因却无法通过数据显现出来。因此,教师可以从答题结果判断出学生对某一知识大体的掌握情况,但无法因此得出绝对的结论。第二,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开展教学收集的数据是有限的。这些数据主要涉及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其形成受教师教学设计影响,仅仅是与教师设计内容相关的数据,教师设计内容之外的数据较难通过智慧教学工具获取。因此,教师如果仅仅依赖智慧教学工具提供的数据下结论,往往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

  总之,使用智慧教学工具获取的数据是客观的,但这些数据的背后却可能隐藏着很多无法反映出来的实际情况。智慧教学工具反映出来的一般都是显性的数据,隐性数据无法反映。而一定程度上,隐性数据可能才是真实的、反映学生实际情况的数据。因而,教师既要重视智慧教学工具提供的各种数据,又不能轻易根据这些数据下结论。三、发挥智慧教学工具应有作用之策

  (一)提高认识是前提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于教师,因为信息技术的使用主要靠教师完成。智慧教学工具为教师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条件。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借助智慧教学工具开展教学活动是发展趋势,当前的问题不是“用不用”,而是“如何用"。观念决定行动,教师只有意识到智慧教学工具使用的必然性及其重大意义,才会积极、主动地运用智慧教学工具辅助教学,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学适合时代的发展,也才能使智慧教学工具对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全面设计是基础

  要把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智慧教学工具的功能全方位、深度结合起来,就需要教师做好全面的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如前面提及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设计教学活动,如对课前通过智慧教学工具的哪些功能给学生布置怎样的学习任务,课中利用智慧教学工具的哪些功能辅助教学,课后利用智慧教学工具的哪些功能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教师一定都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这种全面、系统的设计既包括整个课程教学与智慧教学工具使用的全面、系统设计,也包括某一章节或某一课时课程教学与智慧教学工具使用的全面、系统设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保证小至每节、每章的教学,大至整个课程教学都较好地与智慧教学工具结合起来,发挥智慧教学工具对课程教学的最大作用。(三)具备数据思维是关键

  现今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已经撼动了世界的方方面面,从商业科技到医疗、政府、教育、经济、人文以及社会的其他各个领域。"[数据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2017年的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云就指出:"未来30年数据将成为生产资料,计算会是生产力,互联网是种生产关系。”教师职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大数据的运用。教师只有具备数据思维,有强烈的数据意识,培养数据甄别能力、处理能力,才能应对社会的发展,更好地利用各种数据为教学服务。在运用智慧教学工具开展教学时,教师同样面临着如何选择、利用数据的问题。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于智慧教学工具向学生推送课程学习资料。而对用于推送的学习资料,需要教师精心的选择。大数据为教师改革教学方式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面对互联网或者专门的教学资料数据库、视频库,教师如何选出最好的数据为教学服务,这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教学资料的大数据里,各种数据混杂在一起,良莠不齐,教师如果对这些数据本身不了解,或者仅是了解而没有较好的数据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选出的数据可能具有随意性而不具有典型性,可能杂乱无章而没有系统性。结果真正好的数据、对教学帮助大的数据没有被运用起来,过时甚至是错误的数据反而被使用。这样会影响教学的有效开展,使教学达不到预想的目标,甚至适得其反。教师不能成为数据的奴隶,不能仅仅作为大数据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成为甄别和利用大数据的主导者,不能仅仅是大数据的消费者,而应该成为大数据的分析者。[这样,教师利用智慧教学工具推送给学生的资料才是精品,以此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运用智慧教学工具开展教学会产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数据。作为教师,不能仅仅停留于这些数据的表面。“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尽管智慧教学工具收集的数据远不能称为“大数据”,但这些数据同样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所用。教师要有“数据为大”的思维方式,重视对数据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指导教学的开展。“只有具备足够的数据源才可以挖掘出数据背后的价值。"[正是因为智慧教学工具收集的数据还远不能被称为“大数据”,因此,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利用现有的智慧教学工具采集到的数据量是有限的,这些数据仅能反映学生学习某一课程的部分情况,难以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因此,教师要真正认识、了解学生,不能仅仅依赖智慧教学工具提供的数据,而必须对学生的其他方面和表现进行全面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或服务学生,以此取得最佳效果。

  另外,对数据的研究表面上是围绕数据展开,但很多数据涉及或反映人的行为、意识与习惯等。教师在利用数据的时候一定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伦理道德要求。教师要明确,在课程教学中获取的相关数据,主要服务于课程教学,不得泄露或另作他用。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则》指出,要“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要“加强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大中小学课程,分类制定课程标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因此,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运用好智慧教学工具为教学服务,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戴丽娟.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1].信息与电脑,2019(15):239-240.

  [2]罗静,雨课堂大数据在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47.

  [3]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2003:52.

  [4]伊恩·艾瑞斯.大数据思维与决策[M].宫相真,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12.

  [5]刘向永.数据·教研·成长-有感于南长实验中学的精准教研实践[].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4):25.

  [6]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7]王学男.从大数据中提升学校教育的获得感[J].教学与管理,2018(36):31-34.

  [8]刘鹏·大数据[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4.

  [9]左卫民.迈向大数据法律研究[J].法学研究,2018(4):139-150.

投稿方式: ·邮箱: sdwh_2001@126.com投稿时邮件主题请写明文章名称+作者+作者联系电话
·在线: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