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期刊天空网是可靠的职称论文发表专业学术咨询服务平台!!!

浅谈京剧南派悟空戏的发展传承

发布时间:2021-09-24所属分类:免费文献浏览:1

摘 要: 戏剧之家

《浅谈京剧南派悟空戏的发展传承》论文发表期刊:《戏剧之家》;发表周期:2021年24期

《浅谈京剧南派悟空戏的发展传承》论文作者信息:谷恩东,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二级演员。

  【摘 要】悟空戏是中国戏曲历史上一种特别的表演形式,各剧种各流派的悟空戏层出不穷,从表演程式到脸谱造型也是各有讲究和各有风格,特别是在京剧舞台上,甚至出现了风格鲜明的南、北两派。本文以京剧南派悟空戏为主要论述对象,通过对“郑派”悟空戏创始人郑法祥、王氏三兄弟和青年一代悟空戏传承人严庆谷的表演特色进行分析,阐述南派悟空戏的发展传承及表演艺术特色。

  【关键词】南派;悟空戏;传承

  《西游记》是一部享誉全球的浪漫主义古典名著,小说中人物描写细腻立体,特别是作为主人公的孙悟空,神通广大、桀整不驯,有着天生的正义感和叛逆精神,引读者产生无限想象,也使之成为各类艺术创作的对象。在我国的戏曲舞台上,“猴戏”更是源远流长,最早在元杂剧中就已经有了以孙悟空为主角的剧本。到了民国以后,各大剧种、名家流派的“猴戏”层出不穷,从表演到脸谱造型也是各有讲究和各有风格。在京剧舞台上,甚至出现了风格鲜明的南、北两派。

  北派也叫京派,清末时逐渐形成,主要特点是重视基础功夫的锻炼,严格讲究艺术规格,表演上注重体现人物气度,动作要求规范严谨,以京剧武生的形体动作为基础,通过屈膝、端肩、缩脖子等动作体现人物形态,对继承传统的京剧表演艺术有着很大贡献。北派的悟空戏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无疑就是“武生泰斗”“一代宗师”杨派武生创始人杨小楼,他最早提出了“猴学人”的艺术观点,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之后的李万春和李少春二位艺术家,在继承杨派表演艺术特点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创造出了自己的艺术特点,进一步充实了北派悟空戏的表演特色。

  南派也称海派、外江派,表演上细腻、灵巧,多以跟斗、棍花、打出手见长,同时勇于革新创造,善于吸收新鲜事物。特别是南派的“郑派”悟空戏创始人,人称“小活猴”的郑法祥,他的悟空戏由其父也就是人称“赛活猴”的郑长泰亲授。郑长泰原是河北梆子演员,因此郑法祥认为他父亲教授的悟空戏非正统京剧,还有许多梆子戏的痕迹,为此,他潜心研读《西游记》原著,虚心向前辈学习,进一步钻研各流派悟空戏的特点,博取众家之长,开创了风格独特、亦庄亦谐,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南派悟空戏。

  郑法祥很忌讳人们把悟空戏称为“猴戏”,他认为孙悟空是堂堂齐天大圣,跟随唐僧取回真经后,又成为“斗战胜佛”,绝非一般猢狲,形态上不能毛毛躁躁、蹦蹦跳跳,应当力求稳重。为此,他到动物园中观察黑猩猩、猿猴等大型灵长类动物的行为状态,还走访各地寺庙,搜集整理表演孙悟空的相关素材。郑法祥的代表剧目《金刀阵》,在表演形态上就很注重人物的分量感和威信的塑造,因为此时的孙悟空已经成为“斗战胜佛”,不能再像取经路上那样抓耳挠腮了,动作应当沉稳、有力。郑法祥通过观察猩猩等大型灵长类动物的行走坐卧,对如何在舞台上塑造孙悟空的表演形态获得了很大的启发,如三掌(叼掌、扣掌、伸掌)和二拳(卷拳、螳螂拳)就是从猩猩身上得来的灵感创造出来的。除了形态动作,郑法祥在塑造孙悟空时对孙悟空的扮相也下功夫研究。通过实践,郑法祥发现杨小楼等前辈所勾画的孙悟空的脸谱造型并不适合他自己,于是他通过钻研打造了一套更适合自己脸型的脸谱,将传统的剪刀型的脸谱修改成了桃子型,把脸膛勾满,同时对眼窝和鼻窝进行调整,使得孙悟空的形象更美观,也更具威信。郑法祥还在他的悟空戏中独创了四个分别代表不同时期孙悟空的脸谱,从《猴王出世》时期眼圈、脑门、两腮的全白色,到已经学成七十二般变化的《刀劈混世魔》时期的银色,再到《闹天宫》时练就了火眼金睛的眼圈被勾成金色,最后到《金刀阵》中成为“斗战胜佛”

  后,眼圈、脑门、两腮着全金色。随着孙悟空的不断成长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脸谱,既让观众对不同时期的孙悟空一目了然,也增加了舞台的观赏性、可看性。正如小王桂卿所说:“京剧舞台上,让孙悟空这一角色,有了自己的固定扮相,那是从郑法祥老师开始的。"

  说到南派悟空戏,小王桂卿(王强华)和他的两个兄弟一小二王桂卿(王芥华)、小三王桂卿(王芪华)也是不能不提到的代表人物。兄弟三人自小跟随父亲-江南名武生王桂卿练功学戏,后又拜师于郑法祥门下,特别是在南派悟空戏方面,受益匪浅。王家父子的悟空戏既吸收了郑法祥的表演特点,也有一些盖叫天的东西,不能说宗的哪派,但是有自己独创的东西。比如,王家三兄弟合力出演的剧目《西游二猴》,兄弟三人分别饰演孙悟空、孙悟空的化身和六耳猕猴,三张一模一样的脸,近乎一样的身段、动作,舞台上真猴、假猴轮番上阵,互不见面,观众意识到孙悟空有真有假,但不知谁是真,谁是假,让表演充满悬念,引人入胜。剧情的高潮部分,三只猴子一齐亮相舞台,三人开打,台下观众无不惊叹,既惊奇于三人一模一样的扮相,又为兄弟三人间默契的配合、行云流水的招式所折服。在20世纪50年代,王氏兄弟的一出《西游二猴》可以说是名震京沪,轰动一时。

  王家悟空戏还有一个绝活就是小王桂卿的耍鞭。传统要鞭只耍两根鞭,而小王桂卿则是手脚并用,同时耍四根鞭。

  这个绝活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由于学习难度太大,传承不易,小王桂卿在中国戏曲学院讲学时,曾展示过这一绝技,并拍摄记录下来,作为教学资料供后辈观摩学习。

  王家悟空戏的剧目非常丰富,加上由其父亲王桂卿带领兄弟三人合力演出,可以说在梨园界是独此一份儿。而前面介绍的郑法祥作为南派悟空戏的代表,集前辈与同行们的表演精髓于一身,又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因而,时至今日,悟空戏也还是宗郑派的多,最年轻的一代当数上海京剧院的青年武丑演员严庆谷。

  严庆谷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春华先生入室弟子,也广拜名师,得到过阎世喜、孙正阳、刘云龙、陈正柱、钮票、刘异龙等名师的指点。并非出生梨园世家的严庆谷,与戏结缘,只因母亲对京剧的喜爱。母亲告诉他京剧是国粹,问他是否愿意尝试学习,于是,11岁的严庆谷进入了上海戏剧学校,从此开启了他的戏曲之路。20世纪90年代初,从上海戏校毕业的严庆谷,进入了上海京剧院,成为一名职业京剧演员。他由于扎实、出色的业务能力,很快成为沪上名角,深受观众喜爱。就在此时,严庆谷却选择了北上进京攻读研究生,成为了中国京剧历史上的第一批研究生。当时有很多人疑惑严庆谷为何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离开,这样不仅会错失很多演出交流的机会,也会失去很多现有的观众,而严庆谷却认为,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舞台上需要的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学术性艺术家,这就要求演员既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也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这样才能达到实践与理论的平衡.

  严庆谷最早开始接触郑派悟空戏是在上海戏剧学校就读时,他的主教老师阎世喜推荐他跟随郑派悟空戏传人刘云龙老师学习悟空戏。从学习第一处开蒙戏《借扇》起,严庆谷就感受到了郑派悟空戏的学习难度和它区别于别的流派的独特艺术魅力。郑派悟空戏不仅讲究功架和造型,而且对基本功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下盘的功夫,如马步、弓步、踏步、半蹲步以及登云步等,加之郑派悟空戏不同于一般表演的独特体系,给人以大气磅礴、威武神勇、亦庄亦谐的印象。

  悟空戏是京剧武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历史上流派纷呈,名角辈出,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近年来舞台上的悟空戏相对较少,南派悟空戏更是少见。严庆谷从1986年开始学习郑派悟空戏,到2016年恰好三十年,而2016年正值中国猴年,严庆谷提前2年就开始策划以孙悟空为主角的系列演出,取名“大圣来也”。当时的戏曲市场久振不兴,但是这一系列演出的市场反响和票房热度,着实让关心戏曲、关心京剧武戏和关心悟空戏的人们为之振奋。该系列演出分为吉祥篇、励志篇和功德篇三个部分,剧目涵盖了《齐天大圣》《五百年后孙悟空》《真假美猴王》

  以及郑派悟空戏的代表剧目《闹天宫》《借扇》《金刀阵》等,展现了孙悟空经历一路困难和挑战,从齐天大圣到西行之路再到功德圆满,从猴王成为斗战胜佛的成长历程,这仿佛就像是严庆谷的艺术之路。他的从艺之路何尝不是一种修行,从11岁入科学戏,历经四十余个寒暑,一路走来有困难、有挑战,终在舞台上系统而又完整地呈现了郑派悟空戏的精彩。

  郑派悟空戏从郑法祥创立之初,历经七十余载,三代传承,从王氏父子,再到新一代的“美猴王”严庆谷,这期间有经典传承,也有大胆创新。一代代人不断赋予孙悟空这中国经典的神话人物新的生命力,也不断丰富现今的京剧舞台,让更多的人走进剧院,感受国粹魅力。

  参考文献:

  [1]海风,小丑挑大梁-丑角艺术纵横谈[J].上海采风,2017,04):26-29.

  [2]马博敏,光彩大气丑中见美-记"文武丑"演员严庆谷[J.中国京剧,2017,(04):38-41+1.

  [3]秦岭,严庆谷,丑行里蹦出的美猴王[J].上海采风,2016,09):58-65.

  [4]沈颖,我就是我-访著名京剧丑角演员严庆谷[J.中国戏剧,2010,(09):19-21.

  [5]龙马严庆谷三十而立[J.上海戏剧,1999,(09):30-31.

  [6]严庆谷,大圣年说大圣戏系列之〈金刀阵>的演变过程[J.上海戏剧,2017,(01):36-38.

  [7]严庆谷,大圣年说大圣戏系列之孙悟空之父吴承恩[J].上海戏剧,2016,(12):54-55.

  [8]严庆谷.大圣年说大圣戏系列之孙悟空的英雄主义精神[J].上海戏剧,2016,(08):44-45.

  [9]严庆谷,大圣年说大圣戏系列之潇洒大气的北派悟戏[J].上海戏剧,2016,(05):42-43.

  [10]严庆谷.大圣年说大圣戏系列之灵动妩媚的张派[J].上海戏剧,2016,(04):32-33.

  [1]严庆谷.大圣年说大圣戏系列之威武大气的郑派[J].上海戏剧,2016,(03):36-37.

  [12]严庆谷,我与郑派悟空戏结缘[J].中国戏剧,2016,(02):48-51.

  [13]严庆谷,大圣年说大圣戏系列之〈五百年后孙悟空》创作笔记[J.上海戏剧,2016,(09):30-31.

  [14]金勇勤,卿本戏痴乐人生[J].上海戏剧,2012,(03):42-43.

  [15]金宝山,文武兼备的江南红伶(下)-记小王桂卿的艺术生涯[U].中国戏剧,2011,(09):70-73.

  [16]金宝山,文武兼备的江南红伶(上)-记小王桂卿的艺术生涯[J].中国戏剧,2011,(08):74-76.

  [17]张泓.王家猴戏蜚南北-小王桂卿父子的猴戏[J].中国京剧,2009,(05):84-86.

  [18]李紫贵,蒋健兰,忆江南:李紫贵口述历史[M].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

投稿方式: ·邮箱: sdwh_2001@126.com投稿时邮件主题请写明文章名称+作者+作者联系电话
·在线: 学术咨询服务正当时
2023最新分区查询入口

SCISSCIAHCI